该病害可影响从幼树到成年树的枝干,导致枝枯甚至整个植株的死亡。在大树中,病害主要集中在树干基部,偶尔也会出现在上部枝梢的分叉处。虽然大树的基部受害时外表不明显,但一旦剥开树皮,会发现内部已发黑腐烂,散发臭味,木质部的表层也会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不规则斑点。
随着病斑的扩展,它可能会包围整个树干,造成病斑以上的枝干枯死,叶片会迅速变黄凋萎。在幼树或枝梢的主茎处,病组织通常呈现水渍状腐烂,并伴随明显的凹陷溃疡斑,边缘则为紫褐色。这些病斑的扩展会导致病斑以上的部位很快枯死。
该病害的病原体为肉桂疫霉菌(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它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及霜霉目的一类真菌。该病原菌常常从树干的基部入侵,也有可能从其他部位开始发病。地下害虫造成的伤口是其主要的侵染途径。此外,土壤过湿、强风造成的伤口,以及人与牲畜的活动也会成为病原菌侵染的通道。
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9月,疾病发生的风险增高,而在25℃以上及相对湿度超过85%的条件下,病斑扩展速度将显著加快。
为预防和控制该病害,应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在低洼和水源附近种植刺槐,必要时应进行开沟排水,以降低土壤的湿度。
及时清理死亡的植株或残桩,同时可以使用5%甲醛液对土壤进行消毒,确保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对树干进行涂白处理,可以采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或石灰撒布在土表,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对于早期病斑,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挖除或在病斑上打孔并涂抹25%的多菌灵30-50倍液或50%的退菌特60倍液,重复涂抹2-3次,能够抑制病害的发展。
可使用溴氰菊酯2000倍液对土壤进行灌浇,以防治对树木造成伤害的地下害虫。
通过上述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减少该病害对树木造成的影响,促使植物健康生长。
上一篇:笼养肉猪防治“五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