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猪场养殖中,能否有效控制疾病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专业化猪场面对主要传染病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养殖的健康和效益。
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首要措施,如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及口蹄疫等。合适的免疫规程至关重要。例如,蓝耳病毒对猪瘟的免疫应答存在严重干扰,因此一般建议先进行猪瘟疫苗接种,7到10天后再接种蓝耳病疫苗。针对育肥猪,推荐以下免疫时间表:在21日龄首次接种猪瘟,42日龄进行第二次接种,均使用四头份疫苗。在28日龄进行第一次支原体接种,50日龄进行第二次接种;而蓝耳病则在35日龄首次接种,60日龄进行二次接种。对于口蹄疫,42日龄首次接种使用国产高效苗,每头2毫升;70日龄第二次接种使用3毫升,出栏前10个月再进行一次接种,使用4毫升高效苗。链球菌的接种时间为28日龄首次,60日龄第二次接种。
猪场还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切断疾病传播。具体措施包括:1. 在后备母猪配种前7天的饲料中添加中元败毒威;2. 母猪在产前及产后各7天的饲料中添加中元败毒威;3. 在断奶后仔猪的饲料中添加氟利来,持续7天;4. 在保育舍换料时也要添加双菌泰,持续7天。此外,初生仔猪在3日、7日和21日龄时需注射保健针奥德米先,以预防支原体和萎鼻的早期感染。为了防止腹泻和支原体感染,可以在诱食料中添加氟利来。
改变猪舍结构,通过建立全进全出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对于条件允许的养殖户,可以采用多点式生产体系和单元式生产系统,以及早期断奶的综合饲养技术。多点式生产体系是指将传统的一条龙流水式生产猪场,改建为若干间隔一定距离的猪场,包括繁殖场、保育场和育肥场。单元式生产系统则是在各个生产区域如产房、妊娠舍、保育舍及育肥舍中,根据生产规模进一步划分成独立单元,且每个单元配备独立的排污、供水、采暖及通风降温系统。
全进全出生产方式要求在同期发情、配种和产子的基础上,实现猪舍的全部清空,彻底消毒后再进猪。虽然当前完全实现这一模式还存在困难,但保育舍和育肥舍应该最少做到全进全出。此外,建立隔离舍,对新购入的种猪进行10周的隔离观察和检疫,确保健康后再与本场猪合群,对于没有条件的场所至少要设立隔离栏以降低疾病风险。
通过上述措施,猪场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可以显著提高成效,促进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的提升。
上一篇:茯苓的种植与加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