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菇,又称白阿魏菇,源自新疆,因此也被称为天山神菇。它因其简单的栽培技术、短暂的生长周期、较强的适应性以及高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本文将探讨白令菇的主要特征及栽培技巧。
白令菇的菌丝比一般侧耳品种更加浓密洁白,具备抗杂能力。其子实体可丛生或单生,颜色洁白、肉质肥厚,菌柄粗长,菇盖脆嫩,带有白色褶纹,且其生长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外观特征。成熟时,菌盖顶端呈内卷状,每朵的鲜重可达到50-160克。
白令菇属于中低温型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4-27℃,而出菇温度则适宜在8-20℃之间。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旱能力,子实体生育期的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84%-95%。在生长过程中,新鲜空气的供给对于菌丝和子实体的发育至关重要,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时容易导致发育畸形。此外,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线,而子实体生长则需要适量的散射光。
白令菇在冬春季节栽培时产量和质量都较高。在我国,通常在10月初进行接种,到11月下旬就可以出菇;春播则需在2月上旬之前进行,5月上旬完成收成。
为了促进白令菇的生长,应选择高氮性的培养基。可以利用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麸皮和玉米粉等材料进行配制,确保其含水量为65%,pH值在6-7之间。可以使用以下几种配方:1) 棉籽壳40%、杂木屑40%、麸皮10%、玉米粉8%;2) 稻草57%、棉籽壳10%、木屑13%、麦麸10%、玉米粉8%;3) 木屑或棉籽壳78%、麸皮12%、玉米粉8%。在培养料中添加1%的红糖和石膏,并可加入500倍液的多菌灵或1000倍液的菇虫净以防止污染。
采用袋栽法进行接种,使用规格为15×32×0.05厘米或17×34×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薄袋。灭菌时需在100℃的环境下保持10小时,待冷却到25℃后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发菌温度应保持在22-26℃,同时保持70%以下的空气湿度,防止强光照射对菌袋造成影响。
经过30-45天的培养,菌丝即会充满袋子。当料面或侧面出现原基时,便可将栽培袋移至出菇棚中。在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0-23℃,约7天后可见原基形成。当菌盖达到2厘米时,需要增加喷雾以提高湿度,并加强通气。前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
从原基出现到子实体的成熟通常需要8-12天。采收时应手抓菌柄整朵拔起,采后停止喷水,并清洁袋口周围和环境,以便菌丝重新生长。一般情况下,每个周期可收获两个潮的白令菇,鲜菇可以直接上市或者进行盐渍处理,也可切片烘干加工成干品。
上一篇:猪应激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