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细辛是一种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本文将介绍细辛在农田中的绿色栽培技术,供药农参考。
细辛种植地周围应远离工地、医院等污染源,距离公路主干道应在200米以外,避免靠近受污染的河流和池塘。
选择山脚下或两山间的沟谷地,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在6至7之间。前茬作物使用除草剂后,应耕翻休闲0.5至1年再种植。种植前需检测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确保合格后再行种植。
农田光照时间长,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因此应适当加大栽植密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降低土壤温度。一般行距为20厘米,穴距为15至20厘米。例如,穴距15厘米时,每穴栽植2年生苗4株;穴距20厘米时,每穴栽植5至6株。
不同年生的细辛需选择不同透光率的遮阳网。1至2年生可选择30%透光率的遮阳网,5至6年生苗选择40%透光率的遮阳网。
移栽田采用40%透光率的遮阳网,3至4年生细辛旁可种植玉米调光,株距为20至30厘米,种植时期与大田玉米相同。
为降低土壤温度、提高湿度,移栽田应进行畦面覆盖,厚度约为2厘米,覆盖材料可选用落叶松针或稻草。覆盖应在秋季植株枯萎后和春季出苗前进行。
细辛在出苗期正值晚霜期,1年生幼苗易遭受冻害。可在土壤结冻后覆盖厚10厘米以上的树叶或稻草,翌春再撤除,以延缓土壤解冻,推迟出苗期。
在小面积农田中种植细辛时,应提前与邻地主人协商,打除草剂时要压低喷头,避免药液飘落到细辛植株上造成药害。
下一篇:三七的神奇功效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