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天麻因其优良的形态和高折干率,成为市场上价格较高的天麻品种。相较于红天麻和黄天麻,乌天麻的价格通常高出三到四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其质量优良,还因为乌天麻的人工栽培和野生分布数量相对较少。为了成功人工栽培乌天麻,以下几个要点至关重要。
乌天麻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以及东北三省。在长江流域,乌天麻只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分布,或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因此,人工引种时最好选择海拔在1500到2000米之间的地方进行种植。我们的试验显示,1200米以下的区域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尽人意。因此,寻找凉爽的高山地区是确保乌天麻优质高产的关键。
乌天麻的种麻含水量较低,因此在种麻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相同数量和大小的白麻中,红天麻通常有40-50个,而乌天麻则仅有30-40个。因此在引种时,必须根据重量和数量进行计算。在种植一平方米红天麻时需要1斤种麻,而一平方米的乌天麻则需要1.2斤。
适合乌天麻的蜜环菌材包括栓皮栎、麻栎、槲栎、樱桃树、花楸树等。这些树木质地坚实且耐腐蚀,树皮也不易脱落。选取直径在5-12厘米的树木,长度为50厘米的断筒,能为乌天麻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另外,直径小于5厘米的树枝可以剪成5-10厘米的小段,均匀放置在粗菌材的周围。具体的菌材用量应根据每平方米准备8-10根,重量在25-30公斤之间。培养时间建议在春季的3到4月,秋季的8到9月则需使用1.5斤的菌枝。
在播种时,将种麻靠近菌材,通常每根菌材上摆放六个种麻,菌材中间放四个,两端各放一个。栽培可以采用穴栽或行栽,栽培深度约为15厘米。在覆土时,需用细土填实,确保种麻与土壤、菌材与土壤之间无缝隙。最后用阔叶树落叶、茅草、稻草及玉米秸等覆盖,覆盖层厚度为2-3厘米,并及时开好排水沟。
在冬季和初春,需用覆盖物保温,以保持穴内土层温度在0-5℃之间;七、八、九月份则应使用覆盖物或搭荫棚控制温度,使其不超过26℃。水分管理方面,12-3月时需控湿防冻,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而在4-6月,则要增加水分,土壤含水量应增至60-70%。在7-8月则要降低湿度,9-10月则需控水,以抑制病菌生长,11月时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确保环境干爽松散。在生长季节,需定期清除杂草以及防治病虫害。
在霜降之后采挖乌天麻时,需要选择晴天土壤干爽的时机,避免在雨天或雨后1到2天内进行采挖。准备两种类型的筐或箱子,一种用于存放种麻,另一种则用于储存商品麻。采收后,种麻应及时播种,或根据要求进行保存,同时商品麻也需及时加工干制,以确保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