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及祛风湿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地下栽种天麻与地上种植矮秆作物大豆的立体栽培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水甸镇农业站的调查,采用这种立体栽培方式,可以在一亩地上实现200到300公斤的商品天麻干品产量,产值大约为8000到10000元。同时,大豆的亩产量也可达到150到175公斤,产值在360到420元之间。综合来看,每亩地的总产值可达到8360到10420元,扣除种植成本后,纯利润可达4300到6300元。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大豆天麻的立体栽培技术。
密环菌的菌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首先,可以采集野生密环菌;其次,可以利用野生密环菌的索或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从而获得纯净菌种;最后,还可以直接从专业的培菌或栽种单位采购菌种并进行扩培养。
制作菌棒时,选择柞木是最佳选择,通常选用“立冬”后和“春分”前砍伐的柞树枝桠,直径在3到5厘米,长度在45到60厘米之间,并需脱水30%。同时,取秋末收集的阔叶树叶与细砂混合,以作培养料。菌棒的培养一般在栽种天麻前1到2个月进行,采用木箱培菌法,分层放置菌棒和培养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发菌即可使用。
选择栽培地时,要优先考虑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和透气性好的砂壤土地块,土壤水分保持在40%到60%之间,并清除地面上的杂物。
天麻与大豆采取平畦栽植方式,天麻在地下生长,大豆在地上。天麻通常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栽植时间多为春季,通常在“清明”前后。作畦时,畦深15到20厘米,宽100厘米,并在底部放入一层砂土或培养料,间隔放入菌棒,然后覆盖土层。每平方米需麻种约0.5公斤,种子分级也是必要的,可以方便后期的管理与收获。
在全生长周期内,天麻无需施肥,但需注意排水,以防积水造成损害。大、中白麻大约180天后可收获,而小白麻和米麻则需等到第二年秋季。同时,为抵御寒冷天气,应在冬季覆盖秸秆,并注意防护病虫害。
收获的顺序是先收割大豆,再采挖地下的天麻。大、中白麻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入休眠期,此时采收天麻质量最佳。
天麻收获后需清洗去土,刷去菌素和鳞片,然后蒸制20到30分钟至无硬心,再进行烘干。当大麻干燥达到七成时轻轻压扁,再继续烘干至完全干燥,最终形成优质商品。
通过科学的立体栽培技术,天麻和大豆的种植可以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推动农业的发展。
上一篇:天麻覆盖的栽培技术
下一篇:贵州研究成功天麻无材栽培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