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栽培天麻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科学的栽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天麻栽培的全过程,从选地、整地到病虫害的防治,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天麻的种植技巧。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最为理想。相对而言,黄泥地、涝洼地和砂石地不适宜栽培天麻。理想的栽培场地应空气清新、凉爽且湿润,通常选择在参后地或林间树下,这样的人畜不易践踏,便于管理。对整地的要求相对宽松,通常只需清除地面杂物,或砍掉过密的小灌木,便可以进行床或穴的栽种。
选择2到3厘米粗的柞树或桦树,斜砍成8到10厘米的小段备用。
阔叶树的木材普遍适合做菌棒,常见的有柞树、桦树、花楸树等,需选用5到10厘米粗的树干或枝桠,锯成长40到60厘米的木棒,并在木棒的两面或三面每隔3到5厘米砍一鱼鳞口,深度需到达木质部。
准备50公斤水,0.5公斤硝铵和0.5公斤硫酸镁,配成营养液,将菌枝与菌棒放入营养液中浸泡一小时后捞出,风干表面水分即可使用。
天麻的块茎均可作播种材料,尤其是中、小白麻(2.5到20克)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是最佳选择。种材应色泽正常、无破损和无病害。
可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栽培,春栽一般在5月前后,秋栽则在10月份以后。
在床底部先铺一层树叶,将菌棒顺序摆放,菌棒间距3到5厘米,覆盖原土,使菌材半露,再通过八字形或斜平行摆放菌枝,在其鱼鳞口处放置鸡蛋大小的菌种,并加入麻种,最后覆盖一层腐殖土,通常每平方米用菌种约6到7袋,麻种0.4到0.5公斤。
天麻生长需要较高湿度,应定期浇水保持床内湿度介于50%到60%之间。
关注排水情况,避免在雨季积水。
越冬时需在床上覆盖厚土、树叶或薄膜,以保护天麻。
天麻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相对较少,但需关注杂菌的危害。为创造良好的密环菌生长环境,建议选择新鲜的菌棒,并确保土壤排水良好。此外,要保持足够的优质菌种,以促进密环菌的生长,抑制杂菌的滋生,同时注意床内水分和温度的管理。
应在休眠期进行采收,一般选择秋季10到11月或春季4月进行。收获时需先撤去覆土,再取出菌材。
收获后用水冲刷天麻,去除泥土污物,并用硬物擦去鳞片。根据不同等级进行蒸煮,适当时间内将块茎蒸至无白心或煮至略微透明,最后可进行烘干或晒干处理。
通过上述步骤,您可以有效地栽培天麻,获得丰收。希望本文能对您开展天麻种植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上一篇:地膜甘草垄沟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篇:天麻栽培的夏秋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