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芝的人工培养过程中,杂菌污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有研究显示,培养基的污染率有时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除此之外,灵芝的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遭遇杂菌的侵扰。针对近期有网友咨询的栽培灵芝过程中造成杂菌污染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以下内容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在进行培养基灭菌的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或者仪器出现故障,都会导致灭菌不彻底。这种情况的污染特点通常较为严重,高达80%至90%往往是细菌污染。为确认是否为灭菌不彻底,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将几只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放入28℃的培养箱中,无需接种,如果几天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杂菌,则可以判断为灭菌过程存在问题。
若实验结果表明污染确实由灭菌不彻底造成,需对灭菌流程中的操作及仪器进行整改。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需特别注意冷空气的排放时间、灭菌箱的放置密度以及压力表的准确性,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
如果通过空白培养基试验证明灭菌过程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可能是发生在灭菌后的操作过程中,尤其是接种环节。由于不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极可能导致库存在接触中受到污染,因此无菌操作的严格遵守至关重要。
在接种过程中,应使用干净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无菌环境,以防止外部微生物的入侵。
在灵芝的培养过程中,子实体有时可能受到霉菌的感染,初期感染的面积很小,但随着时间推移,感染部位逐渐扩大。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培养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比如营养不足、温湿度不足或通气不良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灵芝发育受阻,从而降低抗病能力。
为避免子实体的污染,应及时更换培养基,并改善温湿度、通气及光照等生长环境,确保这些条件适宜灵芝的生长。此外,务必检查菌种的质量,使用无污染的优良菌种进行接种。
以上是关于灵芝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解决办法。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经验,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