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室内立体栽培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方式,通常在塑料袋中培养菌丝,待菌丝生长完全后,将其堆成墙状或置于架上进行栽培。这种方法主要在室内进行,便于控制生长环境,确保高成功率。对于想要学习灵芝种植的朋友,本文将介绍灵芝室内立体栽培的多种形式及搭建方法,供大家参考。
灵芝床架通常为4至5层,且不要超过5层。可以使用木材、竹子等可再生材料进行搭建,或者使用水泥构建。床架的宽度应在1.2至1.5米之间,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保持50厘米,底层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0厘米,顶层距房顶保持在1米左右,床架之间留出80厘米的走道,并与墙壁保持30厘米的距离。
搭建好床架后,需对出芝室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将发满菌丝的菌袋直立放置于架上,确保袋子之间有2到3厘米的间隙,袋口朝上。当原基形成后,及时解开扎口绳,将袋口调整成瓶口状。若采用平卧方式,则需将袋口朝向走道放置。
墙式立体栽培法操作简便,且能节省床架的投入,成为室内灵芝栽培的主要方式。在摆放菌袋时,可以每两层菌袋之间横放2至3根细竹或芦苇,以保持层间的通风和散热,防止灵芝子实体相互粘连。堆成的菌墙高度不应超过1.2米,超过此高度将导致底层菌袋出芝困难,形成畸形芝。
在接种菌袋时,常用两头接种的方式,这样可以缩短菌丝填满的时间,且方便双向出芝。适合的菌袋一般使用宽1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长度在38至40厘米之间,每袋可装干料0.5千克左右。
泥墙式立体栽培法的主要操作是将菌袋脱去塑料袋后,采用泥土像砌墙一样进行垒砌。具体步骤如下:先建一土埂,宽30厘米、高10厘米,夯实后用泥抹光。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横向平卧在土埂上,整齐摆放后,在菌棒上涂抹一层厚约2厘米的泥土,然后再摆放第二层菌棒,继续抹泥。菌棒的层数应控制在10层以下,顶层的菌棒上需覆盖8至10厘米的湿土,土层中间留有供补水使用的槽。若菌棒长度超过35厘米,可以单排垒墙,实现双向出芝;若菌棒较短,长度约为20厘米,可进行双排垒墙,同样可实现双向出芝。
此外,菌墙顶端开设的水槽也可用来补充营养液。在采收完一次灵芝后及时补充营养液,将显著提高下一茬灵芝的产量。推荐的营养液配方为:1%糖、0.4%尿素、0.5%磷酸二氢钾、三十烷醇4克、维生素B1300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浇入水槽以渗入菌棒。
以上是我们关于灵芝室内立体栽培的几种形式及其搭建方法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他更好的建议或补充,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灵芝室内立体栽培出芝期如何管理?
下一篇:灵芝生料发酵栽培有哪些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