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具备良好的保水能力,并富含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与有益微生物菌群。合理的覆土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灵芝的品质与产量。研究表明,灵芝覆盖土壤后,菌盖会明显增大且变厚,整体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近期,有许多灵芝种植者咨询如何进行覆土栽培,覆土的适宜深度是多少,以及覆土后的管理方法。以下是关于灵芝菌丝压块覆土栽培技术的简单介绍,供各位参考。
首要步骤是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挖一个深15至20厘米、宽0.8至1米的浅坑,坑的长度可以根据地形进行调整,内部要衬上塑料膜,以便于后期管理。
当灵芝菌丝生长满瓶或袋后,待原基未形成之前,将菌丝取出,均匀铺展在塑料膜上,厚度保持在7至8厘米。随后用木板将菌块压平压实,表面再次盖上塑料膜,并在其上覆盖一层秸秆,以保持温度与湿度,加速菌丝的恢复。经过5至7天的恢复期后,菌丝将重新连成一个整体,并长出洁白的气生菌丝,此时便可进行覆土。
选择粒状的黏性壤土,含水量约为23%。覆土厚度保持在2至3厘米之间,过厚可能影响灵芝出土,而过薄则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适宜的覆土厚度不仅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还能保护土壤中的湿度,有利于灵芝子实体的正常出土。
覆土一个月后,表面开始出现乳白色的灵芝原基。这时可以揭去表面的塑料膜,使用竹片或细树枝支撑一拱形架,再将塑料膜盖在架子上,为灵芝的生长提供一定的空间。同时应搭设遮荫棚,避免阳光直射。随着灵芝子实体的不断增大,应增加通风,早晚定期揭开塑料膜通风,保持覆盖土层的湿润状态,并经常进行喷雾洒水。
灵芝的原基形成约20天后,菌盖边缘颜色加深,菌盖面积不再增加,此时灵芝通体颜色均匀,菌盖布满粉孢子,便可进行采收。采摘后应进行晒干和包装。理想情况下,灵芝的菌柄应短而粗,菌盖较大且菌肉厚,最大个体菌盖直径可达25厘米左右,单体干重甚至可超过100克。
以上是关于灵芝栽培和覆土的相关介绍。如果您有更优质的补充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