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阳畦栽培介绍灵芝阳畦栽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地栽培方式,有些菇农习惯将其称为地沟。最近,有一些种植灵芝的朋友对灵芝阳畦栽培进行了一些咨询,想了解其优点、建造方法以及栽培技巧。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灵芝阳畦栽培的优势灵芝阳畦可在庭院或废弃的水塘中建设,施工简单,材料取得方便,初期投入少,建设成本低。阳畦的建造不占用农田,属于半地下式保护地,因此可充分利用地下的自然温度生长。此外,阳畦环境潮湿,空气清新,有助于菌丝的旺盛生长,使出芝早、产量高,从而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灵芝阳畦建设步骤建设阳畦的地点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且最好靠近道路。对于浅山区,推荐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并需确保地势较高以利于排水,周边应清理无杂草和垃圾,并远离厕所和仓库。 阳畦的方向通常为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宽度一般为2到3米,长度为15到20米,挖掘深度为0.6到0.8米。挖出的湿土可以堆成南北边的土墙,北墙稍高于南墙,北墙高约0.8米,南墙高约0.5米。土墙上会搭建毛竹片或细树枝的拱形结构,顶部到地面的高度为1.6到1.8米,接着用塑料膜覆盖,最后再用草帘或秸秆进行遮阳。 灵芝阳畦栽培技术阳畦内墙式出芝法建设完成后,先进行虫害处理,底部撒上生石灰粉或浓氨水。灵芝菌丝的生长阶段应在培养室进行,当培养袋内的菌丝生长到饱满后,可以运送到阳畦出芝。剪去菌袋两端的扎口绳,将其堆放成南北方向的菌墙,墙高为0.6到0.8米,一般有8到10层。同时在畦中间留出0.6米宽的人行道。 对于已经出过一次芝的菌袋,也可以在阳畦再次出芝。首先去掉塑料袋,清理掉老菌皮,然后浸泡在2%的石灰水中4到5小时,捞出后垒成0.6到0.8米高的菌墙,进行第二次出芝管理。 阳畦内覆土出芝法将饱满的菌袋去掉塑料袋后,竖直排列,菌棒间保持3到5厘米的间距,然后用粘土粒填充空隙,表层土厚2到3厘米,并用木板压实。接下来进行适量洒水,确保水分缓慢渗入菌棒,以便其吸收。 出芝期的管理无论使用墙式出芝还是覆土出芝,温度需维持在25℃到28℃之间。如果气温超过30℃,需及时打开阳畦的两端进行通风降温;如果低于20℃,则要严密覆盖以提高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助于菌丝的复苏和原基的形成。在原基形成高峰期,需要增加阳畦内的湿度,使空气湿度维持在90%左右。当菌盖开始开片时,要继续保持高湿度并适当增加散射光以促进子实体的发育。为了加快子实体的膨大,也需要增加通风和洒水的频率。阳畦内的小气候非常适合灵芝的生长,能够收获2到3茬,产量比常规袋栽高出30%到50%。 以上就是对灵芝阳畦栽培的基本介绍,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补充,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
上一篇:灵芝塑料大棚栽培有哪些优点?
下一篇:灵芝室外保护地栽培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