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芝种植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截头炭团菌是侵害灵芝的主要菌种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很多灵芝种植者似乎对这种菌感染的危害性很关心,包括它对灵芝的具体影响、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受截头炭团侵染的灵芝,会形成所谓的“黑疔”现象。这种现象使得灵芝的木质部变得像木炭一样,呈现出铁心状,从而阻碍灵芝菌丝对水分的吸收,最终导致无法出芝。这种菌主要出现在南方地区,繁殖力极强,通常是在灵芝的段木表皮和纵沟中形成大小如绿豆或黄豆的黑色颗粒,表面粗糙且质地坚硬。严重时,这些颗粒会连成片,极大地抑制了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扩展。
截头炭团的子座呈半球形或瘤状,直径约为5毫米,通常会互相连接成不规则的硬块。初期呈草绿色,随后转为咖啡色和黑色,炭质明显。其子囊壳近乎球形,上部突出于子座,顶部平截如圆盘,中央有瘤状孔口,并且子囊呈圆柱状,孢子以8个单行排列,颜色为褐色并呈椭圆形。
截头炭团的成熟孢子会传播到灵芝的段木上进行生长。尤其在高温季节,树皮龟裂和断面上形成的黄绿色分生孢子层易受气流或雨水的影响进行传播,从而造成再次侵染。
截头炭团菌适应性极强,尤其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中,以及当灵芝段木的水分含量较高或叠放的环境潮湿且通气条件差的情况下,极易发生。
在短段木装袋灭菌前,可使用0.1%高锰酸钾或500倍70%甲基托布津喷洒段木表面和断面,以有效抑制截头炭团菌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
一旦发现初期的菌感染,可以使用浓石灰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洒或涂抹,必要时将受影响的子座刮除并烧毁,然后对刮面进行上述药液的涂刷以防止再生。
如果菌材的破坏严重并已形成“铁心”,则必须进行烧毁,以防止病菌的进一步传播。
以上信息是针对灵芝种植中截头炭团的影响、特征、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全面解读。如您有更好的见解或补充,请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种植灵芝如何防治指孢霉?
下一篇:种植灵芝如何防治绿色木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