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与多孔菌是灵芝段木栽培中常见的杂菌,它们的出现可能会对灵芝的生长产生显著危害。许多灵芝种植者迫切希望了解这两种菌类对灵芝的具体影响、感染后呈现的症状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为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灵芝段木的栽培过程中,裂褶菌和多孔菌可能通过菌棒的破口感染段木,也可能在覆土阶段侵染。特别是在出芝阶段,这些杂菌的子实体可能从裸露的段木或土壤缝隙中生长出来。裂褶菌的子实体通常无柄,菌盖可能呈现扇形或掌形,颜色从白色到灰白色不等,表面密生白色绒毛,受其侵染的段木会变成淡黑褐色。而多孔菌子实体相对较小,呈半圆形且无柄,常带有明显的环纹,导致木材出现白色腐朽。
裂褶菌和多孔菌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若在生产过程中菌棒受到感染,那便是一个诱因。此外,好的灵芝菌棒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容易遭到这些杂菌的侵染。例如,段木裸露在阳光下,受高温潮湿的影响时,就容易加重感染情况。
为了保护灵芝免受裂褶菌和多孔菌的侵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需要改善局部的光照环境,做好遮阴降温的工作,以防止夏季持续高温对灵芝菌丝的伤害。
在高温季节,要加强通风换气,及时降低环境湿度,避免高温与高湿引发的感染情况。
一旦发现杂菌的存在,需要立即刮除菌源,并对裸露的段木进行及时补土,以防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总结以上,灵芝种植者要对裂褶菌与多孔菌的危害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确保灵芝的健康生长。如果您有更多的补充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种植灵芝如何防治截头碳团菌?
下一篇:种植灵芝如何防治粘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