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落花落果的现象在种植过程中常见,严重时会影响产量。据相关调查,某些地区栀子的落果率可达到20%至40%,甚至超过50%。本篇文章将探讨栀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为广大种植者提供参考。
栀子落花落果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营养,其次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不平衡,此外,在花芽分化阶段养分供应不足、开花期授粉受精不良和病虫害等因素也会导致落花落果的情况。
为了降低栀子落花落果的概率,种植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栀子在生长前期应注重施用氮肥,以增强营养生长和光合作用,积累充足的有机物质。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应调整肥料类型,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并增加磷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开花和结果。比如,在春季萌发后,每亩施用3至4公斤尿素,开花后再施4至5公斤碳酸氢铵,秋季重施肥料,每亩施用6公斤尿素和100公斤人畜粪水。冬季则需施用腊肥,确保植物安全越冬。
在栀子开花期间,可选择喷洒0.15%的硼砂。在花谢后期,可以使用浓度为5×10-6的赤霉素或8×10-6-105浓度的2,4-D,加入0.3%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10至1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次,可以有效促进栀子的生长,提高坐果率。
栀子定植后,应及时抹去主干下部的萌芽,并将树形修剪成自然开心形。定植第一年时,将主干20厘米以下的萌芽去除,作为定干高度;夏季时选择几根生长方向不同的壮枝继续生长,逐步培养成主枝。合理修剪可以使树冠外圆内空,促进通风透光,从而调节养分的消耗,提升结果面积。此外,定期剪去枯枝和病虫枝,并施加有机肥,以帮助恢复树形。
本文对栀子落花落果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为种植者在实际管理中提供帮助。如有其他经验和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上一篇:栀子有哪些害虫?
下一篇:栀子花叶斑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