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在传统中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古名为荬,此外还有水泻、芒芋、水泽和天秃等别名。这种植物属于泽泻科泽泻属,药用部位为干燥的球茎。泽泻的球茎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泽泻醇A、B、C及其乙酸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等。此外,它还含有少量倍半萜类氧化物泽泻醇和泽泻醇氧化物,及多种氨基酸如L-天门冬酰胺、丙氨酸、乙酰丙氨酸,还有糖类、胆碱和卵磷脂等成分。
泽泻性寒、味甘,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包括利尿、清湿热和降血脂等效果。它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路感染、水肿、痰饮引起的眩晕、头痛和耳鸣等症状。此外,现代临床实践中,泽泻也被用来辅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
泽泻的主产地包括四川和福建,其次是江西、广西、湖北、湖南、广东和陕西等省份,很多泽泻为栽培种。四川所栽培的泽泻被称为“川泽泻”,是当地的道地药材之一,主要分布于彭山、都江堰、崇州和眉山等地。而福建所产的泽泻被称为“建泽泻”,主要栽培地区包括建阳、建瓯、同安和漳浦等地。此外,江西的泽泻也属于建泽泻这一品种。
泽泻在全国范围内多地都有生长,且生长周期短,通常约170天即可成熟,种植当年可以收获。然而,由于气候等因素,其产量常常不稳定,市面上的供应情况也时常出现波动。
以上信息简要介绍了泽泻的别名、营养成分以及主要产地。如果您对泽泻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意见与经验。
上一篇:黄芪紫纹羽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泽泻长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