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根腐病,亦称为烂根病,是一种主要侵害根部和茎部的病害。受到此病影响的植株,根部组织会首先变成褐色,随后出现腐烂,呈现出水浸状的状态,最终只剩下纤维状残骸。与此同时,茎部也会呈现褐色水渍状,地上部分则会停止生长,导致植株矮小。此外,叶片还可能出现椭圆形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会枯黄下垂,最终使整株植物死亡。
当归根腐病一般在每年的5月初开始显现,6月时病害最为严重,在7月至8月期间达到发病高峰。随着9月气温的降低,病害会逐渐减轻。该病菌通常集中于土壤的耕作层,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此外,地下害虫的活跃也会导致根部伤口增多,从而加剧病害的发生,而连续种植更是会加重此病的流行情况。
首先,培养当归时应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这有助于减少根部腐烂的风险。
实施高垅栽种和轮作,可以有效降低根腐病的发生概率,保持土壤健康。
在移栽前,可使用70%五氯硝基苯或70%敌克松等农药对土壤进行消毒,从而降低病源。
在移栽时,务必选择无病害的健壮种苗。移栽前可以用1:1:150的波尔多液浸泡10至15分钟,并充分晾干后再栽植。育苗时,可将多菌灵或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至0.5%拌入种子中。
如果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病穴中可撒入少量石灰粉,并使用50%退菌特600至1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止病害扩散。
在种植期间,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以上便是当归根腐病的防治方法、症状及发生原因,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有更好的补充,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上一篇:种植当归什么时候可以收获?
下一篇:当归褐斑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