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是一种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止血、抗凝血等功效的中药材。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许多人通过种植生地实现致富。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生地的种植方法。
生地适应力强,通常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地和荒坡上。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若土壤粘性较重或较硬,会影响块根生长和产量;而排水性差则易导致块根腐烂。建议与高粱、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3-4年。种植时需将土壤深翻30cm,并施入肥料,耙平整细作畦。
选择种苗时要确保植株无病害且生长强健。将选好的种苗折成约5cm的小段,晾1-2小时以使伤口愈合后再播种。播种时应合理密植,每亩用种约100公斤,覆土5-7cm并浇水。在低温地区可通过覆盖地面提高地温,通常在25-30天内即可出苗。
生地施肥时应多施磷钾肥,基肥的施用对产量至关重要。在苗齐后,浇水时追肥,每亩施入尿素15公斤,促进肥力吸收。生长中期(约7月)每亩追施磷肥10-20公斤。生地生长时需保持土壤湿润,但在生长后期,块根生长时要避免积水,浇水应遵循不旱不浇、天阴不浇、中午不浇的原则。
幼苗生长到10cm以上时,要及时进行间苗,每穴留一株,缺株时需补苗,最好在阴天进行。幼苗过小且根系较浅时,要及时除草,建议采用浅锄或手拔的方式,以免伤害根系。若大面积种植,可使用除草剂。同时,生地在生长过程中会生长出细长的地下茎(串皮根),需及时切除以保护植株的养分。
以上是生地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助到你。如需了解更多药材种植知识,请关注我们。
上一篇:冬凌草种植技巧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白芷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