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的种植技术

养殖信息
2025-01-25 10:38:40
0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属于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种子,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以及催生下乳的功效。它生长在荒地和路旁,耐旱能力强,适应性极高,亩产量一般稳定在150到300公斤。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王不留行的种植技术。

王不留行的种植技术

王不留行的生长习性

王不留行喜欢温暖的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忌水浸。在低洼积水地区种植时,雨季容易导致根部腐烂,地上部分逐渐变黄甚至死亡,严重时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而在过于干旱的地区,植株则会生长矮小,产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王不留行通常生长在田野、路边和荒地,尤其是在麦田中更为普遍。我国的分布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新疆、云南和四川等地。

王不留行的播种技术

选种与待播

王不留行主要通过种子繁殖。在选种时,需挑选籽粒饱满、光泽亮丽、成熟且呈黑色的种子,在晒干后储存。播种时间应安排在大秋作物收获后,即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北方地区可以选择在4月中旬播种,也可进行春季种植,夏季收获。

选地与整地

王不留行适合在山地缓坡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上种植。选择土地后,应结合秋耕施用经过腐熟的基肥,每亩施入3000至4000公斤,同时施用20至30公斤的过磷酸钙以提高种子产量。

播种方法

王不留行可以采用点播或条播的方式。点播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25×20厘米挖穴,穴深3至5厘米。每亩用种量为1公斤,将种子与草木灰和人畜粪水混合后,均匀撒入每个穴中,并用细肥土覆盖1至2厘米。条播时,在行距25至30厘米的地方开沟,沟深约3厘米,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细土1.5至2厘米,每亩用种量约1.5公斤。

王不留行的种植管理技术

中耕与除草

当王不留行苗高达到7至10厘米时,应进行第一次中耕和除草,浅松土、避免伤根,杂草应手动拔除。同时进行间苗和补苗,每个穴内留4至5株壮苗。条播时按株距15厘米进行间苗。如有缺株,可使用间苗中的壮苗进行补苗,第二次中耕除草在次年春季的2至3月进行。

适时追肥

王不留行通常需追肥2至3次。第一次在苗高达到7至1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后,每亩施入1500公斤稀薄的人畜粪水或5公斤尿素。第二年春季再进行中耕除草,每亩施入浓稠的人畜粪水2000公斤、20公斤过磷酸钙,或利用0.2%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根外追肥1至2次,均有助于增产。

病虫害防治

王不留行的叶斑病可通过增施磷、钾肥或者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病害初期,喷洒65%的代森锌500至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者1:1:100的波尔多液,每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至3次。针对食心虫,可以使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进行喷杀。

采收与加工

王不留行一般在秋播后的第2年4至5月进行采收。当大多数籽粒变为黄褐色并有少部分变为黑色时,应及时将地上部分齐根割下。若收割过迟,种子易脱落,难以收集。收割后需放置于通风干燥处熟化5至7天,待种子全部变黑后再进行晒干、脱粒和扬去杂质,最后晒至全干以成为商品。如果与小麦混种,可以与小麦同时收获。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

灵芝生长对光照条件有什么要求? 了解灵芝的光照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灵芝不仅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和控制血压等多重保健功效,还是许多爱...
板蓝根斑枯病如何预防?板蓝根斑... 板蓝根斑枯病概述板蓝根斑枯病是种植板蓝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不仅会显著降低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会...
食用灵芝是否能防治艾滋病? 灵芝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潜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影响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艾滋病(AIDS)这...
道家眼中的灵芝 灵芝的文化及其养生价值道家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灵芝的崇拜和应用尤为显著。道家认为,通过清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