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别名乌头、草乌和铁花,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主要产于四川、湖北和湖南等地。由于其具有高栽培价值,附子喜温暖、湿润且向阳的生长环境,耐寒但忌重茬,更加适宜在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种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附子的高产种植技术。
在选择附子的种植地时,应确保土层深厚、疏松且肥沃。自大雪开始到10月下旬,每亩地需施加4000至5000千克的厩肥或堆肥作为底肥,并按宽度1.2米进行畦作,畦面宽度设定为1米。在畦面上撒入50千克过磷酸钙和50千克菜饼,均匀搅拌待用,准备下种。
附子采用块根繁殖,需选择合适的种根。块根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每100个块根重2千克,第二级重0.75至1.75千克,第三级重0.25至0.5千克。第一级和第三级适合用作乌头种根,而第二级块根则用作附子种根,每亩需用块根11000至12000个,重量在130至150千克之间。需注意剔除表面有黑疤、水旋病或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
种根挖出后,应放在背风阴凉处,摊开约6厘米厚的土层,晾干7至15天后即可栽种。在11月中旬,按照株行距15x18厘米的方式稳苗入坑,窝深12厘米,覆土9厘米并保持鱼背形状以利于排水。同时,在每10株之间可多栽1块根,以补苗确保丰产。
在附子栽培过程中,需在11月中旬进行一次浅锄,以保持田间无杂草。第二年早春,苗出齐后及时补苗,选用健苗带土补栽,并压实后浇清水以提高成活率。
附子的追肥通常进行三次。第一次在2月上旬,当有5至6片叶子时,每亩施尿水肥3000至3500千克,进行沟灌。第二次则在5月份,修病根后施入人粪尿3000至3500千克或油饼肥250千克,施肥时在每3株之间挖穴,并盖土。第三次追肥安排在8月上旬,每亩用人畜粪水1000千克,尿素10千克,与1000千克水一起淋灌。在追肥期间同时培土,厚度应达到6至15厘米,作成鱼背形。
当附子苗高达30至3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尖,7天后摘除二类苗尖,随后再过7天摘三类苗尖。摘尖后腑芽生长速度加快,应及时清除。在4月上旬谷雨之前和立夏之后,进行一次轻修根作业,保持2至3个健壮的新生附子,其余小附子应全部切除,注意保护根和茎秆。
附子通常在7月下旬收获。使用二齿耙将全株挖出,抖去泥沙,摘下附子并去掉须根,获取泥附子后需立即进行加工。同时,将母根砍下并晒干制成乌头。
白绢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危害附子的根茎部位。应选用无病的乌头作为种根,进行轮作。修根时,每亩施用2千克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千克干细土混合后施于根茎周围,再覆土。对发病初期的病株及病土可进行深埋,同时用5%石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壮植株。
霜霉病一般在3至5月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应及时拔除病苗,并使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
根腐病通常在4至7月发生,损害根部。修根时避免伤根茎,勿施用过多碱性肥料,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淋灌以进行防治。
红蚜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生,并在5至6月达到高峰,危害植株顶部嫩茎。可用40%乐果乳油800至1500倍液进行喷杀以控制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