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又称佛手柑、五指柑和佛手桔,是一种源于芸香科的药用植物,其未成熟的干燥果实被广泛应用于中药中。这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的根、叶、花及果实均可入药,具有理气、止呕、健脾、化痰等多种功效。此外,佛手果实还能提取香料,及加工成各类果脯和保健食品,如佛手解酒茶和金佛手戒烟糖等,广受欢迎。
随着市场对佛手的需求日益增加,其收购价格近年来也大幅上涨。因此,科学规划佛手种植成为一种可行的增收方法。以下是佛手高产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选择优质、高产的良种苗是实现丰收的基础条件。由于佛手的品种来源广泛,购买苗木时建议选择由科研部门培育的“全边白肉”握拳状大果“广佛手”良种。此外,务必选择果枝扦插苗或嫁接苗(当年种植当年或次年即结果),切忌购买劣质实生苗。
佛手喜欢温暖和阳光,忌水涝。在种植时应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最佳选择为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缓坡地、平地或高坑水田。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晒干,使其充分风化和熟化。然后挖深、宽各50-60厘米见方的大穴,施入30-40公斤的腐熟有机肥与土壤拌匀作为基肥。
佛手的株行距可设置为2-2.5×2.5-3米,每亩适宜栽种140-100株。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抑制杂草生长,建议在佛手种植区间种花生、黄豆、沙葛、生姜等矮生经济作物,以增加收益。
佛手的施肥应根据树龄和生长状况而定。在种植的前三年,从3月到8月,每月施一次速效有机肥。进入盛果期后,可在花前、幼果期和采果后,进行3次追肥,通常使用麸饼、堆肥和人畜粪尿,加入磷钾肥或复合肥,尤其要重视冬肥的施用。
为了确保佛手的高产与稳定,需对树形和树势进行合理调整,并进行适当的花果枝条修剪。对当年栽种的苗木,应在开花前摘去花芽,以促进树木的粗壮生长和扩冠。当树体进入花果盛期时,通常在3月份进行萌芽修剪,而秋冬采果后也需要进行一次修剪。在调控花果时,要注意摘除早花,并去除多余腋芽,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生长条件,从而达到减少落花、多结果的高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