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属于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和四川等地,通常生长于海拔1200至1800米的区域。它以显著的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功效著称,因此被誉为“金不换”和“南国神草”。由于其极高的栽培价值,很多人开始关注三七的种植方法。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三七的种植过程,特别是三七种子的种植技巧。
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范围为10℃至30℃,而最佳发芽温度为20℃。种子的休眠期为45至60天。在这个休眠期间,种子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始萌发。此外,三七对光线的要求也非常讲究。传统观念认为,光照强度需要达到30%才能确保其正常生长。所以在三七荫棚中,通常遵循“三成透光,七成蔽荫”的原则。根据最新研究,三七最适宜的透光度在8%至12%之间,一旦超过17%,就会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在选择三七种子时,应优先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三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一般在11至12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并及时去除果肉进行播种。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在存放一周后发芽率会大幅降低。在播种前,可以使用0.2%至0.3%的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10分钟的消毒,或者使用200至300倍的代森锌进行15分钟的消毒处理,以确保种子的健康。
为了确保三七的健康生长,在种植前的2至3月内,要对选定的土地进行多次犁翻,使土壤充分风化和松散。播种前再次犁耙土壤,然后起畦,高18至20厘米,宽1米。施加基肥3000至4000千克,并与土壤混合均匀,最后将畦面整平。按股行距6厘米×6厘米挖洞,深度约为1.5厘米,每个穴放入一粒种子,覆土后可用稻草覆盖,以 prevent 土壤板结。在南方地区,冬季播种的三七通常在3个月内出苗,4个月时可见到齐苗,每亩大约可播种10万粒(种子重约8.5千克),培育一年后进行移栽。
当三七在苗床生长满一年(通常称为“籽条”)后,需进行移植。新地点的整理须遵循与苗床相同的方法,最佳移植时机为大雪或冬至期间。将苗床中的“籽条”挖起,剪去茎叶,仅保留根部。之后,将其放入穴中,施加少量混合肥,并覆盖适量土壤,保持根部与土面在1至1.5厘米之内,避免芽头暴露。当在沟中栽苗时,应该使苗与沟底呈20至30度的角度,边栽边盖土,以确保良好的生长条件。
上一篇:桔梗花的花语和传说
下一篇: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