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又被称为祁白芷、川白芷、杭白芷和香白芷,属于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喜爱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情况较差。其主根较深,需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夹沙土中。市场上有多种白芷品种,主要产于四川的川白芷、浙江、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杭白芷以及香白芷。
白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至2.5米。它的根部粗壮,并呈圆锥形。茎部中空,有细长的纵棱,近花序的地方长满柔毛。其叶片对生,底部较大,具有2至3次羽状分裂,边缘有尖锐的锯齿。复伞形花序中伞辐数量为10至27,花瓣为5片,卵状披针形,呈黄绿色,花丝细长,突出于花冠之外。
白芷适合在平坦的土地上栽培,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前茬作物一般选择水稻、玉米、高粱或棉花。收获前茬作物后,需每亩施加3000至5000公斤的腐熟堆肥或厩肥,加入100公斤饼肥和50公斤磷肥作为基肥,然后翻耕土壤25至30厘米,整平并耙细,做高畦,一般畦宽为1.2至1.5米,高度为12至20厘米。四川地区通常不做畦。
白芷的繁殖方法以种子为主,常见的方式包括单株选苗移栽留种和就地留种。生产中多采用前者,在收挖白芷时进行。四川地区主要选择主根不分支的、健康的紫茎白芷用作种子。移栽前需剪去叶子,按行株距50至70厘米进行栽种。冬季及翌春则需进行除草施肥。在每年6至7月,成熟的种子会在果皮变为黄绿色时采收,需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再脱粒。
播种时间可分为秋播和春播,其中秋播更为理想。河南地区秋播通常在白露前后进行,河北在处暑至白露间,四川在白露至秋分期间,浙江则在寒露前10天播种。在高温区,建议在秋分至寒露期间播种,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并提前开花。播种方式可选择条播或穴播,播后需保持土壤湿润,15至20天内即可出苗。
出苗后当株高达到4至7厘米时,需进行1至2次间苗。穴播时留苗5至8株,条播时保持每隔7至10厘米留一株。间苗时应选择青紫色或基部扁平的壮苗,以便于通风透光。同时,结合间苗进行除草,苗期要手工除草,之后可进行中耕除草。
追肥一般进行3至4次,前两次在间苗和中耕后进行,每次施加稀人畜粪水1500至2000公斤。定苗后进行第三次追肥,并加入尿素。清明节左右进行第四次追肥,最后要注意冬季施用圈肥,以避免过度生长。播种后土壤如有干旱时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常见的病害包括斑枯病、紫纹羽病、立枯病和黑斑病,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植株留种、清理病残株及喷洒药剂等。对于根部病害如紫纹羽病,需采取高畦栽种、施用五氯硝基苯粉剂等措施进行防治。
白芷还可能受到黄翅茴香螟、黄凤蝶、蚜虫等虫害的侵袭。防治的方法包括使用敌百虫和乐果乳油进行喷洒,对于危害根部的虫害可用亚铵硫磷乳油灌溉周围土壤来控制。对食心虫和地老虎,则需采取人工捕杀或诱杀药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