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属于玄参科地黄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中药材之一。其富含地黄素、强心甙、各种有机酸、维生素以及糖类等成分,因此具备强心、利尿、降血糖及保护肝脏等多种功效。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地黄的根茎可以分别制成生地和熟地。生地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能,适用于热病烦躁、阴虚低热、吐血、尿血以及崩漏等状况;而熟地则能滋阴补血,主要用于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及闭经等症状。市场上,含有地黄成分的饮品如啤酒、地黄精、地黄茶、地黄罐头和用鲜地黄制作的十香地黄菜均非常受欢迎。
目前,地黄主要通过根茎进行长时间的营养繁殖,这种方法使得地黄的种植存在耗材高、病毒感染及品种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导致优质地黄药材的供应出现明显缺口。
在秋季的9至10月之间,选择直径约1.0厘米且无病虫害的健壮根茎进行挖掘。用洗涤灵及自来水彻底清洗,同时将根茎切割成1.0至1.5厘米的根段。
在超净工作台上,使用75%酒精漂洗30秒,再用0.1%升汞消毒7至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至6次,确保外植体的无菌状态。
用消毒过的剪刀或解剖刀去除外植体接触消毒液的断面,露出新鲜组织。接下来,将根段接种到培养基MS,添加6-BA(浓度0.05至2.0 mg/L)和NAA(浓度0.01至0.5 mg/L)上,注意根段的下端应向下。接种后的材料在温度约24℃、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达到1500 l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1周后,根上将开始显现黄绿色芽点,经过15天左右,无定芽生长出来,30至40天后芽长至2.0至3.0厘米。
将生长出来的芽苗取下,再次接种到培养基MS,添加6-BA(浓度1.5 mg/L)和NAA(浓度0.1 mg/L)上。经过10天后,芽苗基部会产生3至5个芽丛,20至30天后新芽生长至1.0至2.0厘米。每隔30天进行一次继代培育,增殖系数控制在约3倍,以保持芽苗良好的增殖效果,同时获得壮苗。
选取长达3.0厘米、健康的无根苗,将其分株接种到培养基1/2 MS,添加NAA(浓度0.05 mg/L)上。一般在15天后能够产生大量根系。当根长度约为1.0厘米时,即可进行驯化移栽。驯化的步骤是将试管苗转移至温度25℃、湿度75%的玻璃温室中,揭盖锻炼3天。用镊子轻轻取出小苗,利用0.125%至0.142%的稀释药液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的琼脂培养基,然后将其移栽至经过消毒的基质(珍珠岩与蛭石按1:1比例)。移栽后,保持温度在24至25℃、湿度在80%以上,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