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果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它味酸甘,性质温和,主要归属于肺、心、肾三经,能够有效用于治疗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肺虚喘咳、口干、出汗过多、梦遗等症状。北五味子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河北等地。
每年九月至十月,北五味子果实成熟时需要及时采摘。采摘时,从果穗的基部剪下,剔除果枝和杂质,并在阳光下晾晒。在晾晒的过程中,应经常翻动以防霉烂。当果实的湿度控制在12%左右,并且手握时有弹性时,即可视为干品。晾干后,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以防湿发霉。如遇阴雨天气,可以在室内将温度保持在35℃进行烘干,并在烘制过程中同样需要翻动以防变质。完成后,需再次检查以清理干燥后的杂质。
将已处理干净的北五味子果装入封闭容器中,放在加水的焖锅中蒸透,最后取出并晾干。
将干净的北五味子与黄酒混合,使其充分吸收,然后放入蒸笼或密闭容器中,蒸至果实呈现紫红至黑色,最后取出晾干。制作时,每100公斤北五味子需搭配20公斤黄酒。
先将蜂蜜加热至沸腾,然后加入处理过的北五味子,轻轻翻炒至不粘手,最后取出放凉。此方法每100公斤五味子需使用30公斤炼熟的蜂蜜。
将处理干净的北五味子与醋拌匀,焖润至醋完全蒸发后,放入蒸笼中密闭蒸制至紫黑色,取出后干燥。制作时,每100公斤五味子需使用15公斤米醋。
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北五味子分为一等和二等两种。
一等品是指干燥后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果肉厚实。每个果实内有1-2粒肾形种子,果肉味酸,种子散发香气,且干瘪粒不超过2%,不含梗枝、杂质、虫蛀或霉变。
二等品同样呈不规则形状,表面呈黑红、暗红或淡红色,果肉较薄,内含1-2粒肾形种子,果肉味酸,种子香气浓厚。干瘪粒不超过20%,同样不含梗枝、杂质、虫蛀或霉变。
北五味子的安全含水量应保持在13%-15%之间,因此需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在存储过程中,容易出现失水变硬、受潮发霉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潮湿或干硬的情况,并确保储存环境的整洁、干燥和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