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是保障中药效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加工方法不仅有效保留了中药的有效成分,还能提高其药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以及贮藏保鲜的方法,以确保药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种子类药材,首先需要果实采收后进行晒干和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必须去除种皮和果皮,如蕙苡、决明子等。同时,有的药材需要击碎果核以取出种仁,例如杏仁和酸枣仁等。还有些药材如五味子和女贞子,需经过蒸制以破坏因易变质而导致色泽变化的酵素。
花类药材应在采后迅速处理,摊开在通风处阴干或者在低温下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确保其保留浓郁的香气。典型的花类药材包括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和月季花等。
果实类药材在采收后可通过晒干或烘干处理,但对于一些较大且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和酸橙,需切开后再进行干燥。此外,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桥楼、陈皮和山茱萸,必须先去除果瓤和果核,之后再进行干燥处理。
皮类药材的处理一般在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晒干。有些类型在采收后需及时去掉外层栓皮,如丹皮和椿柏皮。部分树皮类药材在采后需用沸水稍烫,然后进行叠放,使其发汗,最终处理至内皮层变色后蒸软并刮去栓皮。切割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如肉桂和杜仲。
全草类药材的采收后处理方式是阴干或晾干,尤其是一些含有芳香挥发油的药材,如薄荷和荆芥,需避免暴晒以免损失有效成分。某些未干透的全草类药材,需扎成小捆晾干,直到完全干燥。
根及地下茎类药材的初加工首先要清洗干净泥土,除去须根和残叶,分级后趁鲜将其切片或段进行晒干或烘干。对于部分肉质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需用沸水稍烫并切片后再干燥处理。而对于粗大根茎类,如玄参,则需要立即切片,以便后续干燥处理。
中药材在采收和初加工后,必须及时进行包装和贮藏,以防止虫蛀、霉烂及变质,确保药效。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贮藏技术。
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如细辛和川芎,因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易变色和走油,因此不宜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这类药材应使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并在袋中放置生石灰或干燥的锯木屑等物质,储存于干燥、通风和避光的环境中。
如郁李仁、薏苡仁等含淀粉和脂肪的药材,易因高温而外渗,导致变质。因此,这些药材应储存于陶瓷或玻璃容器内,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可经过轻微加热和消毒的处理后储藏,以防虫蛀和霉烂。
对于明党参和北沙参等淀粉类药材,使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并加以扎紧,放入生石灰或干燥材料的容器内储存,可有效防止虫蛀和潮湿。
如知母、枸杞子等含糖量较高的药材,需保持充分干燥,装入双层无毒塑膜袋,并密封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容器中也应放置生石灰或干燥的锯木屑等物,避免潮湿和变质。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初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对保持药效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药材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存储方法,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上一篇:中药材种子贮藏技巧
下一篇:部分中药材种子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