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叶枯病是一种常见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病害,特别是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这种病害不仅会导致早期落叶和落果,还可能造成新梢枯死、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以及产量减少等严重后果。
该病主要影响五味子的叶片,症状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斑的大小可分为两类。
通常情况下,病害首先从叶尖或边缘开始扩散,接着逐渐向两侧和中央发展,形成褐色的大斑块。随着病情加重,感染会从下位叶片向上位叶片蔓延,病斑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褐色,最终导致病叶干枯和脱落,同时果实也会出现萎蔫和皱缩的现象。
另一种情况是叶片表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小斑会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不同品种的五味子对病害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研究显示,五味子叶枯病的成因相当复杂,涉及病菌侵染、过量结果、田间积水、温度变化、施肥不当和除草剂使用等多个因素。调查发现,病害的严重程度与园区的灌溉情况有密切关系;喷灌区域附近的发病率通常较高。此外,气温的骤变也是导致叶枯病的重要因素。该病通常在5月下旬首次出现,并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高温高湿的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过量结果的植株以及降雨多的夏秋季节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为了有效防治五味子叶枯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合理分布枝蔓,避免架面郁闭,以增强通风和透光性。同时,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5月下旬时,建议喷洒1∶1∶100倍稀释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如果病害已经发生,可使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500~600倍液喷雾,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此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都可以作为有效的防治药剂,喷洒频率同样为每隔7至10天喷一次。”
上一篇:北五味子生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五味子人工栽培中的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