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作为一种中药材,被广泛认为是五味子中的优质品种,主要生长在辽宁省的东部山区。近年来,五味子的市场价格逐渐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首先,中国加入WTO后,中药材的出口量显著增加,对五味子的需求随之上升;其次,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野生五味子的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山羊的习性使得其受到威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辽阳、丹东等地区开始尝试人工栽培五味子,但由于育苗技术尚不成熟,许多农户面临出苗率低的问题。通过两年的试验与农村走访,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栽培经验。
在十月中旬采收成熟的五味子果实,用作种子。此时的种子成熟度高,发芽率也相对较好。果实需在清水中浸泡三到四天,用洗衣板或加入河沙搓去果肉,漂洗出优质种子,并晾干。五味子的种子具硬壳,内部油脂层较厚,必须经过适当的冷冻、变温和药剂处理以打破休眠,才能顺利播种。可以将种子放在赤霉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中浸种24小时,然后用河沙拌匀,放在阴凉通风处,每周翻动一次。在小雪前后,选择风向阳的地点,挖坑进行冷冻处理,确保种子能在合适的温度下过冬。
第二年春季解冻后,将种子放在22至25摄氏度的环境中催芽。注意保持湿润,当种子裂口露出白色时就可以播种。为了提高成活率,播种应选择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床宽可设定为1.2米,长度根据地块确定,底土可加适量腐熟农家肥。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5日,以条播方式进行,行距为18厘米,覆土3厘米。未经过催芽的种子进行播种时,需覆膜以提高出苗率。
经过18至28天,种子陆续出苗。当出苗率达到50%时,应及时撤掉地膜,以防幼苗徒长或被晒伤。同时,需要为幼苗搭架,覆盖作物秸秆等以提供必要的遮荫保护。待幼苗长到五至六片真叶时,再完全移除遮荫物。由于幼苗根系发育较弱,需定期检查土壤湿润度,适时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天气下保持土壤的湿润。
在幼苗长至三至四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去除病弱植株,仅留壮苗,株距保持在5至7厘米。在间苗的同时,需拔除杂草并松土。为促进苗木生长,建议在苗期追施化肥两次。首次施肥在间苗结束后进行,使用尿素,每666.7米施用10公斤;第二次施肥在株高达到10厘米左右时,使用含N、P2O5、K2O各15%的高效复合肥,每666.7米施用15公斤。对于地下害虫较重的田块,要采用诱杀法预防害虫对种子和根茎的威胁,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高产五味子园的建设和种苗选育
下一篇:五味子育苗与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