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味子的栽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病害包括根腐病、叶枯病和白粉病等。有效地进行病害防治非常重要,使用的药剂必须是经过农业部药检所正规登记且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以避免农药对五味子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以及残留对环境的危害。
根腐病通常在5月至8月期间发病。发病初期,根部与地面交界处的表皮会变黑,皮层腐烂后脱落,形成环状,而导致叶片萎蔫,最终整株植物死亡。
根腐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这种病害可能由于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过大,造成根茎部位组织柔嫩、抗病力低下,受到冻害或机械损伤。此外,涝洼积水和土壤粘重的地区也会导致发病,而发育不健壮的植株则更易受到影响。
为防治根腐病,可采取以下措施:选择高燥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进行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在雨季及时排水;秋季进行土壤覆盖,防止根部受冻;在生产作业时尽量减少对根系和植株的伤害;对发病初期的植株使用50%多菌灵或77%多宁等药剂进行灌根,每7-10天用药2-3次。
叶枯病通常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上旬发病,最初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随后向整个叶面扩展,最终导致叶子脱落,并引起果实萎缩,出现早期落果的现象。
在潮湿的空气和多雨条件下,叶枯病会更为严重。此外,如果果园施肥不足或氮肥施用过量,加之地势低洼和架面郁闭,都容易造成病害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叶枯病,应在落叶后或萌芽前彻底清理病枝病叶并及时处理,以减少越冬病原菌的密度。同时,对园内进行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施,也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在管理中,应合理分布枝蔓,避免架面郁闭,增强通风透光的条件。
白粉病一般从幼叶开始侵染,表现为叶背面出现针刺状的斑点,逐渐覆盖白粉,病叶由绿变黄并出现卷曲、枯萎现象。病果表现为萎蔫和脱落,并在果梗和新梢上出现黑褐色斑点。
白粉病在温度为4-7℃时即可萌发,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5-28℃。高温干旱条件下也更易发病,通常在每年5月下旬到6月初初见病害,到了6月下旬则进入发病盛期。过密的枝蔓、徒长的植株和通风不良环境都有可能助长此病的发生。
在发病初期,应喷洒25%粉锈宁、45%达科宁、47%加瑞农和70%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每7-10天喷洒一次,共2-3次,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是确保五味子健康生长、丰产的重要保障。通过了解和应对这些常见病害, cultivators 可以提高五味子的种植效果。
上一篇:五味子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压条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