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和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多种药材的生产,特别是根茎类和叶花果类的中药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种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7月至9月是丹参、黄芩、黄精等根茎类药材的生长关键期,恰逢根系膨大,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然而,暴雨导致根系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导致养分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生长受抑制。研究表明,水淹超过72小时,许多中药材的根系便可能死亡,造成受灾严重。高湿高温条件还大大增加了病害的暴发风险,抗病能力下降使得植株易感染疫病和炭疽病等。
在生长期遭遇暴雨的花类药材,如金银花、玫瑰花等,可能导致花落,产量大幅下降。此外,这类植物在采收和储存过程中易发生褐变,影响整体质量。果类药材如栝楼和酸枣仁则可能因为暴雨影响授粉或导致果实落果,从而进一步降低产量和品质。
应对涝灾的第一步是及时排水和清淤。暴雨后,应尽快开挖排水沟,确保沟渠畅通,减少中药材的受淹时间。对于易发生内涝的地块,应采取动力排水,减轻病虫害的影响,促进根系恢复。
对于种植密度较高的药材,如金银花和玫瑰花,需及时清理残枝落叶,修剪病叶,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对于已建有遮阴设施的品种,应尽快维护棚架,及时更换破损的遮阳网,以防止暴雨后高温的影响。
雨后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影响根系生长。同时,做好土壤消毒处理,以确保能有效促进根系的恢复生长。
暴雨后病害发生概率提高,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应提前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针对常见病害采取相应的药物措施,以保护中药材的健康生长。
雨后土壤养分流失严重,需根据植物的恢复情况及时进行追肥,使用多元复合肥以及磷钾肥叶面肥,促进植株的快速恢复。
对易受损的药材,如艾草和薄荷,应及时安排抢收,减少损失。对于严重受灾的地块,可以考虑改种其他适宜的药材或作物。
综上所述,高温洪涝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但通过及时的防灾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损失,保障中药材的生产与质量。
上一篇:夏季中药材田管做好五点
下一篇:中药材的初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