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园地时,枸杞具有耐瘠薄、耐盐碱和耐旱的特性,适应性广泛。为了获得高产量(3000kg/亩),应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肥沃且排灌方便的沙质地块。对于果园间作或土壤瘠薄的地方,需进行深翻改土并增施有机肥,每亩施用4吨腐熟的有机肥或猪粪。此外,最好与前茬为茄科作物错开,以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从生态角度出发,选择抗病虫性强的本地野生品种或气候相似区域的驯化菜用品种。应选择生长势旺、芽持嫩性好且产量高的品种,避免引进北方果用品种或北方种子繁育的实生苗。
常用的栽培模式包括密植高产栽培和果园间作。密植栽培分为露地密植和保护地密植,密植栽培的株行距为15-40cm,每亩栽苗约2万株。保护地栽培密度更大,通常在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开始盖棚升温,上市时间比露地早半个月到一个月,早春采芽的售价更高。
果园间作主要在果树栽植带两侧,以条幅式多行栽植,密度为20-30cm,每亩栽苗6000-8000株,间作产量可达800kg/亩,次年可达1500kg。
在长江以南地区,最佳栽植时期为9-10月份,秋植有助于根系恢复,提早采芽。栽植时应短截主根,适当修剪侧根和须根,主干留10-20cm短截,栽植深度为根颈埋入土中1-2cm,以促进不定芽萌发。
在武汉地区,枸杞于2月中旬开始萌动,3月上旬可采摘第一批芽菜,之后每隔半月采收一次,随着气温升高,采摘周期缩短至7-10天。春季的产量占全年60%以上,采摘长度为10-20cm的嫩茎或嫩芽叶。
每次采摘后,应及时对主干枝进行下压回缩至根颈上5-10cm,以促进基生芽的萌发。修剪时应注意不宜一次性剪完,以保障根系生长的光合养分供给。进入7月份后,应放梢生长,8月下旬进行露骨平剪,促进秋季芽菜生长。
苗木栽植半月后开始萌芽,此时可施用淡肥水。春季萌芽前半月,亩施尿素10kg催芽。每次采摘后应及时松土并追肥,视天气情况进行灌水,确保根部不定芽的发生。
菜用枸杞常见的害虫有蚜虫、瘿螨和负泥虫,病害主要是炭疽病。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农药喷洒,春季萌芽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及时清理受害枝条以减少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