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椴木栽培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通过合理的覆土可以有效保湿、提高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以下是灵芝椴木栽培的几个关键技术要点:
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沙质土壤、平坦且背风无污染的场地。根据栽培量确定合适的宽度,最好呈长方形。清除周边杂草,翻耕土壤并整平,按1米至3.4米宽整厢,厢长和深度根据椴木的长短进行调整。
覆土应具备良好的通透性,富含灵芝所需的多种营养,且杂菌少、湿度适宜。建议使用沙壤土,或添加木屑以改善通透性。为增加营养可加入谷壳、玉米秆粉等有机材料,并使用石灰或福尔马林等农药减少杂菌。同时,注意防蚁、防虫和防涝。
当菌丝长满椴木后,应及时移入大田并进行覆土。菌棒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5厘米至10厘米,覆土厚度根据椴木的含水量和环境条件而定,顶部可露出2厘米至3厘米或完全覆盖。
灵芝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在灵芝厢上搭盖荫棚是必要的。棚可采用平棚或拱棚,搭棚时使用竹木做架,围覆禾秆、玉米秆等材料。棚高应适合人进入作业,棚的两侧要围严,两头留门,必要时开通电窗。搭棚最好在芝材入厢前几天完成,并进行灭菌杀虫处理。
芝材入棚后,需保持气温在24℃至27℃,空气相对湿度在85%至90%。出芝时棚温应保持在26℃至30℃,湿度在88%至94%,并确保有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每天通风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喷水时避免直接喷在芝蕾上。
芝蕾形成后约50天至60天,当芝盖的边缘与中部颜色一致且变硬时,应及时采收。采收过早会导致产量低、质量差;采收过晚则可能被虫蛀,影响下一批的出芝时间。采芝时应留2厘米至3厘米的柄,采后停喷水4天至7天,然后提高湿度至85%至94%,保温在24℃至30℃,7天至10天后可在采收的芝柄其他地方再次长出芝蕾。根据芝材大小,当年可采1至2批,第二年可再采1至2批。灵芝覆土后,菌丝体可吸收覆土中的养分,增加保湿,从而提高产量15%至25%。
上一篇:灵芝虫害:凹黄蕈甲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