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黄蕈甲(Dacnejaponica Crotch),又称细大蕈甲或凹赤蕈甲,属于鞘翅目大蕈甲科。它是一种对灵芝等真菌有害的昆虫,了解其形态、习性及防治方法对于保护灵芝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成虫体长约3-4.5毫米,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泽。头部为黄褐色,触角有11节,呈褐色。复眼大而圆球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颜色为黄褐色,中间部分较深。鞘翅基内缘各有一对方形黑斑,鞘翅基部为半黄褐色,端部则为黑色。足部为黄褐色,较为细长。肩角斜向中缝有红黄色斑纹相接,形成“凹”字形,因此得名凹黄蕈甲。
幼虫初孵化时长约0.8毫米,老熟时可达5-6毫米,呈黄白色,头部为棕褐色,足部为淡黄色。凹黄蕈甲一年可发生2代,在室内可发生3-4代。它们通常在4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中旬至5月下旬产卵,成虫在5月下旬至6月孵化为幼虫,6月下旬化蛹,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交尾产卵。
成虫主要在段木的裂缝或孔洞边缘啃食菌丝体,子实体发生后则转移到菌柄和菌盖上取食。幼虫则从表皮蛀入木质部,纵横交错地蛀食菌丝体,并对子实体造成伤害,形成弯曲的孔道。这种为害行为对灵芝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
为了有效防治凹黄蕈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做好栽培场所和仓库的卫生,发现虫害时应及时处理。
若自产或收购的灵芝子实体发现有凹黄蕈甲侵害,应将其摊放在45℃以上的水泥上暴晒2天后密封入库。若条件允许,可以放入0℃以下的冷库中3-5天,以冻死害虫。
带虫的段木或子实体可用磷化铝密封熏蒸进行杀虫处理。
上一篇:枸杞种植与管理技巧
下一篇:灵芝椴木栽培土壤覆盖技术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