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又称灵芝草或仙草,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它的子实体和孢子具有滋补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胃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此外,灵芝还可以配合治疗肿瘤,降低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常服灵芝孢子粉能显著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概率。因此,种植和研究灵芝产品对社会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灵芝的种植模式包括室内层架结构、香菇棚改造灵芝棚和新建灵芝棚。合理的灵芝棚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根据灵芝的生物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中的地方建棚,地面要保持清洁,墙壁要光滑耐潮湿。灵芝棚的大小应根据培养料的数量而定,最好建在有树荫和靠近水源的地方。培养料入棚前需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5毫升甲醛和10克高锰酸钾密封熏蒸24小时。全国各地均可建棚种植,华北和黄淮地区可利用自然温度,春季种植最佳时间为4月至5月,夏季为9月至10月。
灵芝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各地的农副产品下脚料丰富,可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配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栽培料配方: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和石膏粉等混合均匀,含水量应保持在60%~65%。混合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袋,每袋干料400克~450克。聚乙烯袋需常压灭菌10至12小时,聚丙烯袋需高压灭菌2小时,待料冷却至30℃以下后入无菌室接种。一般一瓶麦粒原种可接40至45袋,一瓶棉籽壳栽培种可接25至35袋。接种后,将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分层排放,每排放6至8层高,留有人行通道,每周翻动一次,以平衡温度和增加氧气。
灵芝是喜温型真菌,生长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子实体在24℃~28℃之间生长最好,低于18℃则无法正常发育。
发菌期间,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3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至7天翻动菌袋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棚内应有散光,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过25天至32天,菌丝便可长满料袋。
当菌丝长满后,用刀片在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和空间喷水3至4次。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4时开门通风,气温低时中午12时至14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至5天后,逐渐形成菌盖,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时要喷水控温。
灵芝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收集孢子粉。采收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轻摘,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保存或出售。采收后,去掉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保持在28℃以上,待一周后可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管理,约25天至30天可采收第二茬灵芝,通常可采收3至4茬。每千克干料可生产130克至150克的干灵芝成品。一般建一个25平方米的灵芝棚,采收干芝成品可达1000公斤,销售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采收后的培养料去掉塑料袋,压碎后可作为土壤肥料施用。
上一篇:灵芝种植的常见挑战与解决方案
下一篇:短段木栽培灵芝的关键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