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洋葱(Allium cepa L. Var. Multiplcans Bai-ley),俗称毛葱,是黑龙江省传统的农家品种,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尤其在东南亚市场需求量大。然而,病毒的侵染导致植株长势弱、矮化畸形,分蘖减少,葱头退化变小,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给生产和出口带来了障碍。
我省分蘖洋葱病毒病发生普遍,初期症状以花叶为主,成株期出现黄色褪绿条斑,尤其在老叶上明显。通过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可被分蘖洋葱病毒感染的植物包括洋葱、大葱、大蒜和蚕豆。电镜观察显示,叶肉细胞质中有大量内含体,叶绿体被破坏。ELISA测试结果表明,分蘖洋葱病毒病为复合侵染,主要病毒为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韭葱黄条纹病毒(LYSV)。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分蘖洋葱品种均可感病,但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不同。紫皮品种抗病性较强,而黄皮品种病毒病发生普遍且严重。
气候炎热干旱时,病毒病发生早且扩展速度快,可能与蚜虫等传毒介体的增多有关。调查显示,宾县气候炎热,土壤干旱,蚜虫数量多,导致植株发病严重。
调查发现,分蘖洋葱播种后,幼苗一出土就可显示病症,说明鳞茎带毒是主要初侵染源。防治措施包括:
通过热处理和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毒种苗,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在生长期内定期喷施杀蚜农药,消灭传毒介体,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抗病品种可抵抗病毒侵入,耐病品种则允许病毒在植株内繁殖但损失较少。紫皮分蘖洋葱具有一定抗性,可作为培育抗病品种的材料。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在培育抗病毒品种方面取得了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毒的分蘖洋葱新品种是可行的。
下一篇:棉田与洋葱联合种植实现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