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是一种对洋葱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病害,其流行性强且分布广泛。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发病时期,霜霉病可分为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通常发生在秋季的苗床或早春的生长阶段。病菌在冬季悄然发展,至翌年春季开始出现病斑。这时,幼苗可能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叶片失去光泽并呈现扭曲状态。随着春天气温回暖,病斑迅速扩展并开始对新生的叶片产生威胁。当空气湿度较高时,可以观察到病斑上生出稀疏的白色或灰紫色霉状物。
受感染的植物将成为病菌的中心,导致再度侵染,主要影响叶部和采种株的花薹。典型症状包括:
霜霉病的特征包括病斑较大、呈长椭圆形、颜色黄白,雨后病斑变为灰白色,并在潮湿环境下长出稀疏的白霉。在高温情况下,病斑上可见灰紫色霉菌。其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属以及葱霜霉菌。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秋季时可侵染幼苗或种株的鳞茎,形成系统性侵染。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病菌能在田间存活更长时间。
为了有效防治霜霉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实行2至3年的轮作,并严格清理和烧毁病残体。定植前选择健壮的秧苗并淘汰病苗,以减少发病风险。
在田间应合理进行密植,并适量浇水以强化排水,尤其是在雨季,以防止积水导致病害加重。
在病害初期,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松剂与水按600倍稀释,或使用58%甲霜灵锰锌、70%代森锰锌、64%杀毒矾、70%乙锰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水以500倍喷施。另外,1:1:240的波尔多液也是有效的防治选项,每10千克药液中添加5~10克中性洗衣粉作为展着剂。一般建议每隔5至7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随后可根据病情再行喷药。
通过了解霜霉病的特征及有效防治措施,可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保护洋葱作物,确保其健康生长。
上一篇:洋葱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洋葱中的硼元素不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