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利用农业品种群体内部的自然变异,专家成功培育出了紫皮洋葱新品种紫球。1990年,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省内外的九份农家品种紫皮洋葱种质材料。经过仔细筛选,在1991年的紫引90-6材料中发现了一小部分具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变异株。这些变异株不仅外观轮廓高桩且呈圆球形,表皮颜色为深紫红色,光泽鲜亮,单球重较大,显示出与其他材料明显的性状差异。
在1995年至1996年期间,研究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生产示范,紫球于1997年开始参加山西省的区域试验。到目前为止,紫球在省内外的推广累计面积已达400公顷。其特点包括强壮的植株生长,长日照特性,成株叶丛高65至75厘米,整体叶片绿色,功能叶片数量为9至11片。此外,鳞茎呈高桩圆球形,纵径在7至8厘米,横径为8至9厘米,平均单球重约250克,最大单球重可达442克。
在应县的品种比较试验中,每667平方米的平均产量达5080公斤,比对照品种大同紫皮的平均产量增幅达到32.3%。1997年,紫球参与了与山东泰安、甘肃酒泉的红皮洋葱的比较试验,显示出显著的产量优势,每667平方米的产量为5806公斤,大大超出泰安红皮的2804公斤和酒泉红皮的3240公斤。
紫球洋葱在1998年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0个紫皮农家品种进行的比较试验中,再次显示出优秀表现,每667平方米的产量高达6223公斤,名列第一。于1997年参加山西省洋葱新品种区域试验时,紫球在各试点的表现均居首位,平均产量为6221公斤,明显优于对照品种4680公斤,增产幅度达到32.9%。
此外,紫球植株叶色灰绿,表面富含蜡粉,对葱类的霜霉病和紫斑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适合多种土壤类型的种植,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非常耐贮存。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市引种。
在栽培方面,种植者应选择疏松、肥沃且保水性强的土壤作为育苗苗床,播种前需施足基肥,定植深度约为1厘米,行距为17厘米,株距为13厘米;每667平方米中应种植26000至30000株,基肥施用有机肥4000至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浇水应适时进行,中耕松土以促进根系发育。
一般浇水间隔大约为20天。当叶片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应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钾5公斤,尿素10公斤,两次重点追肥,以促进鳞茎肥大。进入鳞茎膨大期后,保持畦面湿润,并及时防治葱蓟马的危害。在收获之前的7天,需停止浇水,当上部植株自然倒伏或枯黄后即可进行收刨。
上一篇:洋葱种植技术解析
下一篇:洋葱越冬假植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