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根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在各地均有发生,某些年份和地区的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该病主要侵染幼苗的根颈部,导致病部变黑、缢缩。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可见少许白色霉状物。植株发病后,叶片会迅速萎蔫、下枯,最终导致整株死亡。病苗在定植后通常停止生长,但在个别田块中,仍可能出现持续死苗的情况,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内越冬,具有较强的腐生性,能够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田间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染,幼苗的根和茎接触病土后即可被病菌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病健部的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染。此外,种子也可能携带病菌传播。发病与土壤的温湿度关系密切,通常土温过低或过高,以及黏重潮湿的土壤都利于发病。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育苗。
苗床土壤可使用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等量混合,每平方米施用10克与3-4千克干细土配成药土,以消毒苗床土壤。
施用腐熟的粪肥,播种时应避免过密,覆土不宜过厚。
在苗期要做好防冻保温,水分补充应采取多次少洒的方式,并经常放风换气。
种子消毒可使用种子重量的0.3%福美双进行拌种。
一旦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
可使用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或60%多福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铜氨混剂400倍液进行药剂防治。
下一篇:葱的独特特征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