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种紫甘蓝时,每亩的种子用量大约为50克。为确保育苗质量,育苗床土应需制作肥沃且具有良好物理性的营养土。每分地施入150公斤经过腐熟的厩肥,搭配约1公斤的硫铵,充分混合后耙细整平,然后浇透水进行播种,最后在上面覆一层浅土。春季栽种紫甘蓝通常在大棚或小拱棚中进行。
在育苗期间,要注意早晚覆盖薄膜以保持温度,而在中午时适时揭开薄膜,以实现通风、降低湿度并透光,延长光照时间,促进幼苗健康生长。此外,可以用1000倍的托布津或其他杀菌剂来配合浇水,以防止在苗期发生疫病、猝倒病及立枯病等问题。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应进行假植,假植时幼苗之间的间距大约保持在0.1米,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并便于集中管理。
在移栽之前,应进行深耕翻地,亩施3000公斤的腐熟有机肥,并混入50公斤的三元复合肥,或者施入4500-5000公斤的腐熟有机肥,搭配25公斤的过磷酸钙和15公斤的硫酸钾。在肥力较差的田地中,将所有肥料作为基肥施用,而在肥力较好的田地中,初期施用60%作为整地时的基肥,移栽时再沟施或穴施剩余的40%。尤其要注意,畦的高度应达到20厘米,沟宽40厘米,整个畦包沟的宽度为1.8米。
在春节后进行大田移栽时,对于非营养钵育苗的幼苗,应尽量带土进行,以免对幼根造成伤害。移栽时,对于早红等早熟品种,应保持株行距为50厘米,每亩栽种大约2500株;而对于红亩等中熟品种,则应维持56厘米的见方株行距,每亩栽种约2100株。移栽后,应立即浇定根水。如果在1、2月进行移栽,则需要用小拱棚覆盖薄膜保持温度,而到了3月可以直接进行露地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