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是细香葱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影响范围较广,但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尽管如此,一旦发生,染病率往往会超过50%,对产品质量造成显著影响。
锈病主要侵害细香葱的叶片和花梗。在发病的初期,病叶表面会出现褪绿的小点,随后逐渐形成近椭圆形稍隆起的橙黄色疱斑。这些疱斑一旦破裂,就会释放出橙黄色的粉末,包含了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入秋季后,疱斑会变为黑褐色,破裂后则散发出暗褐色的粉末,其中含有病菌的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锈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温暖地区,夏孢子可以在葱蒜类蔬菜上转移传播,或者在活体寄主上过冬。当条件适宜时,夏孢子会通过气流传播,实施初次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可以直接从寄主表皮或通过气孔侵入,最适宜的萌发温度在9到18℃之间。如果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加上植株缺肥且生长弱势,发病情况会更为严重。
针对细香葱锈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在重病地块实施与非葱蒜类蔬菜的轮作,以减少病菌的积累。
施足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以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以防治锈病。可选择如下药物进行处理:43%菌力克悬浮剂8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30%特福灵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5000倍液,或30%百科乳油4000倍液。根据实际病情,可防治1至2次。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保障细香葱的生产和质量。
上一篇:春季露地羽衣甘蓝种植方法探讨
下一篇:福田大葱的魅力与价值探索(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