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霜霉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严重时可导致作物减产20%以上,轻者也可减产约10%。该病不仅影响葱,还会危害洋葱、韭菜和大蒜等其他蔬菜作物。
葱霜霉病主要影响叶片和花梗。受害叶片会出现长卵形或椭圆形的病斑,颜色最初为黄白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表面会出现白色稀疏的霉层。中下部的叶片一旦受害,严重时会导致扭曲和畸形。花梗上的病斑与叶片类似,易导致其弯折枯死。此外,假茎也会受到侵害,初期病株出现扭曲,后期导致破裂,影响种子成熟。识别要点包括:病斑形状为长卵形或椭圆形,颜色为黄白色或灰白色,并在潮湿条件下显现白色霉层。
葱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霜霉目下的葱霜霉菌侵染所致。该菌的孢子囊梗会从气孔伸出,孢子囊呈现卵形或椭圆形,浅褐色,卵孢子则呈球形,颜色为黄褐色。
霜霉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通常在寄主体内存活。它以卵孢子和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以存活多年,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株鳞茎内。每年春季,当条件适宜时,卵孢子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叶片,从气孔进入并引发发病。在病部产生的孢子囊主要依靠气流传播,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也能促进扩散。适合的温湿条件下,孢子囊会释放出带鞭毛的游动孢子,这些游动孢子在水中活动约30分钟后会转变为静止孢子,再次通过气孔入侵,形成新的病害循环。
温度在5-25℃之间都能够产生孢子囊,以15℃为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达到93%以上时,病害会加剧发展。
孢子囊的萌发与游动都需要叶片上存在水滴或水膜,因此昼夜温差大时,叶面上的露水持续时间长,病害发生概率较高。此外,持续的雾气天气也会助长病害流行。
连茬、低洼地带、种植过密、过多浇水以及雨后排水不及时等情况,都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进一步加重病害。
上一篇:韭葱种植技巧与方法分析
下一篇:茴香菌核病的诊断方法与步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