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大葱种植中,由于化肥、农药施用及管理技术不当,种植面积虽有所增加,却导致产量和品质下滑。为此,整理出影响大葱高产的九大因素及防治措施,供大葱种植户参考。
调查显示,连续种植大葱的重茬地已达到15年以上,重茬病、根腐病、黄萎病等在不同生长期均会发生,直接影响大葱的品质和产量。
首先,大葱务必要与葱蒜类作物间隔3至4年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应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最后,冬前须进行深耕及冬灌。
在葱田中错误使用除草剂可能会影响大葱小苗的正常生长,导致出苗不均或不出苗。
推荐使用33%的施田补乳油进行除草,注意在无风时喷洒,并采取超低或定向喷雾方法,避免药液飘移。此外,若发生药害,可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过分偏重磷酸二铵的使用,导致土壤中磷元素积累过多,而钾元素却不足。
进行土壤检测后,依据大葱的需肥规律制定合理施肥方案,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注意基肥及追肥的合理配比。
许多农民习惯于在气温升高时播种,尽管节省了劳力,却缩短了大葱的生长周期。晚育苗和移栽将直接导致减产。
大葱宜在3月中旬播种,并及时覆盖地膜,以适时移栽,提前抵御高温,为高产奠定基础。
大葱定植深度过浅,培土高度不够,将直接影响葱白的生长与产量。
定植时应保持7厘米的深度,注意培土的高度要根据葱白的生长情况而定。
株行距和垄向的安排对大葱的生产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降雨和大风天气时,易造成植株倒伏。
建议将沟垄向设为南北方向,以便均匀受光,同时根据品种合理安排株行距。
大葱易受根腐病和虫害影响,若不及时防治,将影响产量。
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定期喷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浇水不当会导致根腐病等问题,影响大葱的生长。
在大葱定植后,一般不宜浇水至7月下旬,需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浇水时间,避免高温时段灌溉。
若大葱生长期遭遇病虫害、高温等影响,将导致生长高峰难以恢复,从而大幅减产。
建议科学施肥,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合理选择除草剂,并根据大葱不同生长期调整浇水政策。
以上是控制大葱生产中常见问题的综合措施,期待能为广大的大葱种植户提供实用的参考与指导。
上一篇:春大葱的管理技术要点解析
下一篇:小葱锈病的全面防治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