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干尖一直是葱农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生理性干尖与病理性干尖,其中病理性干尖又可细分为“白干”和“青干”。由于这两种病害的症状较为相似,因此很多菜农常常难以分辨,进而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以下是对这两种病害的详细介绍,以帮助菜农更好地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所谓大葱的“白干”,指的是由疫病引起的,属于土传病害。这个病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尤其在阴天或降雨期间,病情更加严重。根据观察,白干病在安丘地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在发病初期,病斑呈现暗绿色和水浸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扩大为灰白色,且周缘不明显。受影响的叶片逐渐枯萎,严重时整片田地可能呈现一片枯白的状态。
防治白干病可以使用普力克、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锰锌等药剂。由于葱叶表面覆盖有一层蜡质层,建议在喷洒药剂时加入有机硅助剂(如杰效利),以增强药剂的粘附性,提升防治效果。
与白干病相对的大葱“青干”主要是受到灰霉病的影响。这种病害在夜间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发病较重,虽然后期逐渐变为次要病害,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在灰霉病的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斑点,形状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在1—3毫米。病斑通常从叶尖向下发展,逐渐形成片状,最终导致葱叶卷曲和枯死。
对于防治青干病,推荐使用扑海因、速克灵、烟酰胺等药剂,同时也需要添加有机硅助剂,以进一步提升防治效果。
了解大葱干尖的病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对葱农们而言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识别与及时的防治,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确保大葱的健康生长。
下一篇:如何成功培育葱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