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是彩椒苗期常见的病害,又称为死苗或霉根。这种疾病不仅在幼苗期发生,成株期也可能出现,严重时会导致大片死亡,给生产者带来显著损失。
立枯病主要在幼苗的中、后期阶段造成危害。其初期症状是在幼苗基部出现暗褐色椭圆形凹陷斑,在白天幼苗表现为萎蔫,夜晚则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幼苗的茎基部将会缢缩干枯,导致夜晚萎蔫的幼苗无法恢复,最终导致茎叶枯死,植物呈直立状死亡。与猝倒病不同,立枯病的植株不会出现萎蔫后直接倒伏,而是经历干枯死亡的过程。在潮湿环境中,病部会产生淡褐色稀疏的蛛丝网状霉,而猝倒病则会出现繁茂的白色絮状菌丝,这两种病害的区别至关重要。
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属于土传病害。这种病菌具有极强的腐生性,能够在土壤中存活2到3年。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摄氏度,雨水、灌溉水、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等都可能成为其传播途径。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若在早春进行播种,如果播种过密、通风不及时、温度控制不稳定或大水灌溉,将容易导致发病。
防治立枯病的方法包括床土消毒、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这些措施与猝倒病的防治方法相似。
在苗期发生立枯病时,建议使用72.7%普力克水剂与50%福美双可可湿性粉剂混合喷雾,按照800倍液稀释。每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可以兼顾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此外,20%甲基立枯磷乳油和5%井冈霉素水剂也可有效防治立枯病,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稀释喷雾。
上一篇:推介两个尖椒品种
下一篇:怎样防止芹菜前期抽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