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斑病是影响黄瓜种植的重要病害,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发生趋势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夏季。为了有效防治此病,种植者需及早了解其病原特征及防治措施。
在黄瓜的苗期到成株期,均有可能受到细菌性角斑病的侵袭,主要影响叶片,并有时也会发生在果实和蔓上。
病叶初始出现褪绿的小点,随后逐渐扩展。病斑呈现灰白色或黄褐色的多角形,若湿度较大,叶背会出现明显的水渍状绿色晕圈,而病斑上则可见小的乳白色水珠状菌脓。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会干裂,并形成穿孔,严重时不同病斑会连成一个淡褐色的油纸状斑块。
当茎蔓感染时,初期出现水渍状小点,后向纵向扩展形成短条状,湿度过大时有菌脓分泌,严重者会导致蔓开裂。果实初期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的凹陷,后期可能扩展成不规则的淡褐色大斑块,污白色菌脓会从病斑中溢出,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裂口或腐烂的臭味,而病株内的维管束以及瓜肉也会变成褐色。
为有效控制细菌性角斑病,种植者可以采取多种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如津春1号、津优30号等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风险。
在播种前,可以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降温,再用清水冲洗,或者采用福尔马林浸种进行消毒。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可使用无病土育苗,防止病害滋生。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减少氮肥的过量使用,以提升植株的抗病性。此外,采取避雨栽培、降低棚内湿度等措施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以提高效果。以下是部分推荐药剂:
可以使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每隔7-10天施用一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施药的频率。需要注意的是,铜制剂的使用次数不应超过3次,以避免引发药害。
总之,了解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黄瓜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与科学的药剂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确保丰收。
上一篇:冬春茬黄瓜定植后管理
下一篇:黄瓜结瓜异常的防治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