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很多养殖户由于资金、场地和设备等限制,往往过度追求养殖规模,导致育雏和育成鸡的饲养密度过高。这种高密度养殖直接影响了鸡只的整体质量,降低了养殖效益。
饲养密度过大时,鸡只之间竞争资源,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过高的密度使得鸡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活动,无法获得充足的运动,最终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在育雏早期,为了保持温度,许多养殖户会将舍内门窗封闭,造成空气质量恶化。这种环境使雏鸡容易出现流泪、打喷嚏等症状,与此同时,关节炎等疾病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与成长。
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通常发生在25周龄至35周龄,此时的生理机能最为活跃。如果在春季育雏,这段时间的产蛋高峰可能恰逢夏季,因高温而导致鸡只食量下降。许多养殖场未能有效实施防暑降温措施,妨碍了鸡只的产蛋表现。
应对高温环境,养殖户需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如提供适当的降温设施和增加饮水供应,以减轻鸡只的热应激,让其在舒适的环境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饲料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关系到鸡只的生长与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丰富的饲料选择中,质量却良莠不齐,许多饲料存在掺杂或有效成分不足等问题。
尽管很多饲料的粗蛋白水平看似不错,但因为杂粕比例偏高,实际饲料的利用率大打折扣。养殖户常常只关注饲料价格,而忽视了总耗料、产蛋量及淘汰鸡的体重等其他关键指标。
鸡只的健康状况与养殖效益密切相关。早期的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会造成鸡只生殖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影响产蛋量。
在蛋鸡的见蛋至产蛋高峰上升期,易受到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的侵扰,这些疾病会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和生殖系统炎症,影响产蛋率的提升,甚至引发下降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优质的饲料选择与疾病预防是提高繁殖效果和鸡只健康水平的基础,养殖户应持续关注并优化这些关键环节,以实现更高的养殖效益。
上一篇:养鹅选什么品种好
下一篇:冬季散养蛋鸡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