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06
0

鸡传染性鼻炎的定义及影响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造成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广泛分布于全球。此病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的鸡群,还对产蛋鸡群造成威胁,导致淘汰鸡数量增加和产蛋量显著下降。因此,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发病情况

在某鸡场,6700只蛋鸡在达到140日龄时开始出现发病现象,发病率高达85%,并持续了大约4周。经过有效的防治措施,约95%的病鸡最终得到了治愈。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顿、颈部缩短和食欲减退等症状。最初,鸡的鼻孔会流出水样分泌物,随后变为浆液黏性分泌物。部分病鸡会出现甩头、打喷嚏、眼结膜发炎及眼睑肿胀,部分个体还会流泪。病鸡的颜面可能出现肿胀,下颌部或肉髯出现水肿现象。病情严重时,一些鸡只因营养不良可能会死亡。

病理变化

在病理学上,鼻腔和眶下窦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呈现充血和肿胀,并覆盖有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眼结膜也表现出充血和肿胀现象。某些情况下,可以观察到下颌和肉髯皮下水肿,窦腔内有凝块的积液,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干酪样坏死物。

诊断方法

涂片镜检

通过取病鸡的眼部、鼻腔及眶下窦分泌物,进行涂片和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其形态多样化,偶尔出现纤丝状,菌体周围有夹膜。

细菌分离培养

进行无菌操作,采集病鸡的鼻腔和眶下窦分泌物,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在37℃、10% CO2条件下培养48小时,观察到形成光滑、突起、半透明的菌落。

卫星现象

将上述菌落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后,再点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24小时的培养后,发现葡萄球菌菌落附近的被检菌菌落明显增大,而其他部位则很小或不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卫星现象。

生化特性

该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及山梨醇,并产生酸性反应。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且能还原硝酸盐,而不液化明胶。

动物试验

将细菌培养物通过窦内途径接种于3只健康鸡内,在48小时后,观察到鸡只出现流鼻液和面部水肿等典型症状,这表明传染性鼻炎的确诊。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

防治措施总结

该疾病的发病往往与外界不良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日常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几条重要的防治措施:

  • 确保鸡舍良好的通风,并降低氨气浓度。
  • 在寒冷干燥的季节,通过消毒和净化空气来减少空气中尘土。
  • 定期清洁饮水用具并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 严格执行鸡场内部的防疫制度,包括工作人员的更衣和洗澡。
  • 对空闲鸡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确保卫生环境。
  • 实行隔离饲养,远离老鸡群以预防蔓延。
  • 定期接种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按照防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