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鸡的恶癖防治方法

养殖信息
2025-01-25 06:53:12
0

野鸡恶癖也称啄癖、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品种的鸡均能发生,尤以雏鸡、中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和笼养鸡发病率更高。恶癖鸡一旦出现,很快会蔓延整个鸡群,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达50%。即使激发因素消失,恶癖在鸡群中往往也将持续,导致鸡受伤、残废、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鸡恶癖的发生原因

鸡群发生恶癖,有内因,也有诱因。内因主要是先天性的遗传因素,诱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对于内因所起的诱发作用。有人认为鸡恶癖是由于饲养管理失当、鸡栏狭窄、饲料中硫化物不足而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饲料中碱和钙不足、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以及密集饲养、缺少户外运动所引起。从现代兽医学的观点看,鸡恶癖是不完善的人为条件诱发鸡的先天性遗传因素而发生的一种应激综合征。引起鸡恶癖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养殖野鸡的恶癖防治方法

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

如日粮营养不全价,动物性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青饲料或粗饲料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颗粒料比粉料、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鸡恶癖。

养鸡环境不佳

温度偏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氨气扑鼻、刺眼;地面潮湿,鸡群感到闷热不舒适;阳光太强或光照太强,光照制度不合理;限制饲喂等,均可使鸡感到烦躁,诱发恶癖,影响产蛋率。

患有寄生虫病

有体内寄生虫病的鸡,排粪后常有虫体残留在肛门内外,此时,鸡因有痒感而自啄,或者其它鸡见到虫体后急促前来争食而把肛门啄破。

鸡恶癖的常见类型

啄肉癖

是最常见的一种恶癖,同群鸡只互相攻击,发生伤害甚至死亡后,一部分尸体即被攻击者吃掉。

啄肛癖

啄食肛门及其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恶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损失的多是高产蛋鸡。

啄羽癖

多发生在发育中的幼雏换羽期以及产蛋鸡换羽期和盛产期,尤其是当年的高产新鸡最易发生。

食蛋癖

蛋鸡刚产下蛋,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有时产蛋鸡也啄食自己下的蛋,主要发生在产蛋鸡群。

鸡恶癖的预防措施

适时断喙和修啄

适时断喙和修啄是预防和制止鸡恶癣发生的一种效果较好的办法。断喙,就是借助专用的器械将鸡喙尖端断去,断喙后上喙稍短,下喙稍长,使鸡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

断喙器械

断喙器在国内已有批量生产。没有断喙器,可用剪刀和电烙铁代替。

断喙时机

早期断喙,5-9日龄进行第一次断喙较好,10-12周龄对蛋鸡进行修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