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育雏的最佳环境与技巧

养殖信息
2025-01-25 06:10:00
0

鹧鸪育雏的基本知识

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名中华鹧鸪,是一种体形似鸡但较小的鸟类。成年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主要栖息在丘陵和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繁殖期在3至6月,每窝产卵3至6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鹧鸪肉味鲜美,是野味的上品。

鹧鸪育雏方式

平育

选择背风向阳的房屋作为育雏舍,最好是水泥地面,以防鼠、保暖,便于清扫和消毒,垫料可用锯末屑或稻壳。

笼育

可用普通养鸡笼,四周和笼顶用1x1厘米的铁丝网,笼底用0.5x0.5厘米的铁丝网。

鹧鸪育雏的条件

温度

育雏期温度应缓降缓升,避免忽高忽低。刚出壳的鹧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需要较高的育雏温度,适宜的温度能促进卵黄的吸收,提高成活率。

湿度

鹧鸪幼雏喜欢干燥环境,1至3日龄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至65%之间,4至7日龄为65%至60%,之后保持在55%至60%之间。

鹧鸪育雏的最佳环境与技巧

光照

雏鹧鸪在1至6天内可每日光照23小时,2至3周龄每天光照16至18小时,之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

密度

1至10日龄的鹧鸪每平方米可容纳80只,10日龄至4周龄为50只,4至13周龄为25只。

通风换气

育雏期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打开门窗通风,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鹧鸪身上。

良好的环境

育雏环境应安静,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以免干扰雏鹧鸪的休息。

鹧鸪育雏的方法

准备育雏笼舍

育雏室内外及用具在进雏前要彻底清扫、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适时饮水、开食

雏鹧鸪出壳后12至24小时内应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可结合防疫防病进行。

有效预防啄癖

若饲养不当会发生啄癖,建议在6至9日龄进行断喙,以防止啄癖的发生。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清扫和消毒,确保雏鹧鸪的健康。

相关内容

鹧鸪眼型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鹧鸪眼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鹧鸪眼病的发病表现通常较为突发,主要症...
2025-01-26 16: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