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以来,我站一直致力于引进和栽培食用菊花,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培育了7个不同食用菊花品种,包括亮黄色、土黄色、白色和藕荷色。这些品种的熟性涵盖了早、中、晚三个阶段。食用菊花以其香甜的口感和微苦的味道,广泛应用于馅料、汤品、涮锅及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菊花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养肝明目、疏风清热,因此被誉为延年益寿之花。
食用菊花适应性强,喜凉且耐寒。其生长适温在18至21摄氏度之间,最高可达32摄氏度,最低为10摄氏度。根茎的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摄氏度。开花期的最低夜温应保持在17摄氏度,合适的开花温度为15至13摄氏度。
食用菊花需要充足的阳光,稍耐阴。其为长夜短日性植物,适合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条件下进行生长。对于日照和阴影,品种的反应会有所不同,高强度的夏季照射时需适当遮阴。
食用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不适合在低洼的盐碱地栽种,更忌积水。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pH值在6.2至6.7之间效果较好,且要避免连作。
选择脚芽苗是食用菊花栽培的最佳选择,脚芽质量直接影响产量。应选择离植株较远、芽头丰满、土下茎长约5至8厘米且带根的脚芽。
定植前需施足底肥,通常每667平方米施用3000到4000公斤的农家肥,或500公斤精制有机肥和20至25公斤磷酸二铵。整地时需做成宽1.2米的畦,畦高10厘米,并使用遮阳网和防虫网来保护植株。
建议采用双行错位定植并覆盖地膜。定植密度依品种特性而异,早熟品种可定植4500株,中晚熟品种可定植3700至4000株。定植后,根部向下舒展,保持苗高在8至10厘米。
定植后需及时浇足水分,并保持湿润状态,每667平方米需要水约30立方米。开花前需维持良好的水分,同时进行追肥,建议使用氮、磷、钾比例为18:12:18的特配方肥。
定植后50天,是进行植株调整的关键期,主要包括整枝、打杈和绑蔓,以确保植物的通风和阳光照射,促进生长。
在食用菊花的栽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病虫害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常见的病害包括褐斑病、白粉病和根腐病,而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通过人工捕杀及适当喷药进行防治。
早熟品种的采收期通常在9月底至10月初,晚熟品种可在11月上中旬进行采收。每次采收时,应从花下5至10厘米处剪下成熟的花朵,并妥善包装以便上市。
通过以上信息,希望能为生产者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食用菊花的栽培效率与品质。对消费者而言,也能更加了解这一营养丰富的健康食材带来的多种美味。
上一篇:万寿菊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家中适合养郁金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