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又称臭芙蓉、蜂窝菊、金盏菊等,是一种生长高度在60至100厘米之间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且粗壮,通常有分枝,叶片对生,头状花序单生,花径一般为5至10厘米。万寿菊在春季的生长势头强劲,喜欢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对此植物并不耐高温。万寿菊对土壤的要求比较宽松,可以耐受移栽。以下是万寿菊的栽培技术要点:
应选择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好是土壤盐碱轻,pH值在6.5到8之间。地块前茬作物可以选择麦类、甜菜、籽瓜或棉花,避免使用茄科作物以防病菌交叉感染。在翻地的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入2至4吨的优质有机肥、20千克的磷酸二铵和10千克的尿素。
为了确保播种时全苗,待土壤化冻至30厘米深时,进行浅翻。一般在3月中旬进行25到28厘米深的翻犁,将表面的盐碱翻至下层。然后进行对角处理,以达到“齐、平、松、碎、墒、净”的标准,从而为机械开沟和铺膜打下良好基础。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35至40℃的温水中3至4小时,之后用清水冲洗并控干水分。为预防苗期病害,可以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或代森锰锌等药剂拌种。
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尽量早播,以便充分利用地膜的增温和保墒作用。当土壤温度达到12℃时播种,通常本地区在3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采用开沟种植法,行距为60+75厘米,株距27厘米;平铺膜下滴灌则采用大行110厘米、小行25厘米和株距27厘米的配置,每667平方米保留3600株。
播种后要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使出苗均匀一致。如发现缺苗或缺行,应及时补种以确保全苗。
在苗期的真叶生长阶段,通常在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下单株,若缺苗可以留双株。
中耕应进行得早、深、勤,能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同时疏松土壤,有助于苗的健康发展。全生育期内应进行3到4次中耕,首次应在出苗期进行,以后每10至15天进行一次中耕。
当菊花苗长到约20厘米时,应及时摘顶心,促进侧枝发育,并做好土壤培土,以防止后期菊花倒伏。
万寿菊对氮肥敏感,施用氮肥过量易导致旺长,因此生产中通常采取“一次性施肥”的方式,基肥用二铵与三料在开沟或铺膜前施入,中后期尽量不追肥。采花期间,应在每采一次花后浇水,确保植株后期不缺乏营养。
万寿菊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和白粉病,虫害包含小地老虎和红蜘蛛。为防治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的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使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和甲霜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针对地老虎的习性,建议在傍晚用农药喷施于苗基部,避免根茎受损。
一般在7月15日开始采收,最佳采摘时机为花瓣完全展开、花心未完全开放的八、九成熟状态。每5至7天采摘一次,采摘后应及时浇水和进行叶面追肥,以促进下批花的生长。需要注意的是,雨天及露水时段不宜进行采摘,以免影响花朵质量。
上一篇:水培郁金香适合室内养殖吗?
下一篇:食用菊花栽培技术